TOP

胃食管反流病(GERD):烧心、反酸总反复?调整生活习惯是关键

2024-05-08 17: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9917

一、认识胃食管反流病:为什么胃酸会“逆流而上”?

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之间有一道“阀门”——下食管括约肌(LES),它像松紧带一样防止胃酸反流入食管。当这道“阀门”松弛或功能异常时,胃酸、胆汁等胃内容物会逆流进入食管,引发黏膜损伤和一系列症状。

核心致病因素

1.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

-LES压力降低:肥胖、妊娠、长期穿紧身衣等会增加腹压,导致LES松弛;

-食管裂孔疝:部分胃组织通过膈肌裂孔进入胸腔,削弱抗反流功能(约50%的GERD患者合并裂孔疝)。

2.胃酸分泌过多

-饮食因素: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胃酸分泌;

-药物影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损伤胃黏膜,间接促进胃酸反流。

3.食管清除能力下降

-衰老、干燥综合征等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可中和胃酸);

-食管蠕动减慢(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无法及时清除反流物。

4.胃排空延迟

-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导致胃内容物滞留,压力升高引发反流。

二、典型症状:不止烧心反酸,这些表现需警惕

GERD的症状多样,可分为典型症状和食管外症状:

1.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心窝处烧灼感,多在餐后1-2小时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

-反酸:胃内容物反涌至咽喉或口腔,酸味明显,严重时可引起呛咳或吸入性肺炎。

2.食管外症状(易误诊)

-咽喉炎:长期反流物刺激导致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慢性咳嗽;

-哮喘:反流物误吸入气管,诱发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夜间干咳、喘息(称为“反流性哮喘”);

-牙酸蚀症:胃酸反复刺激牙齿,导致牙釉质破坏,牙齿敏感、磨损。

3.并发症信号

-吞咽疼痛或困难:提示食管黏膜糜烂、狭窄;

-呕血或黑便:可能合并食管溃疡、出血;

-体重骤降:需排除食管癌等严重疾病(GERD本身一般不影响体重)。

三、科学诊断:如何区分GERD与其他疾病?

自我初步判断

-试验性治疗: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1-2周,若症状明显缓解,支持GERD诊断;

-症状特点:烧心反酸与饮食、体位相关,不伴发热、持续性腹痛,可初步排除胃炎、胆囊炎等。

专业检查

1.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有无充血、糜烂、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为A-D级,A级最轻,D级最重);

-排除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等器质性疾病。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通过鼻腔放置电极导管,监测24小时食管内酸碱度,明确反流与症状的关联(金标准)。

3.食管测压

-评估LES压力、食管蠕动功能,鉴别动力障碍性疾病(如弥漫性食管痉挛)。

四、阶梯式治疗:从生活调整到药物、手术的全程管理

GERD治疗遵循“先生活方式干预,后药物,再手术”的原则,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个体化选择。

1.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且关键的治疗

-饮食管理:

✅避免“触发食物”:高脂肪(油炸食品、肥肉)、高糖(甜点、蜂蜜)、酸性食物(柑橘、醋)、咖啡因(咖啡、浓茶)、酒精,这些食物会降低LES压力或刺激胃酸分泌;

✅宜食食物:低脂牛奶、燕麦(煮软)、香蕉、南瓜,富含膳食纤维且温和不刺激;

❌避免过饱:每餐七八分饱,睡前3小时禁食,避免夜间平卧时反流。

-体位调整: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cm(可用砖块或枕头垫高床脚),利用重力减少夜间反流;

-餐后保持直立姿势(如散步),避免立即平卧、弯腰或提重物。

-体重管理:

肥胖者(BMI≥28)减重5%-10%,可显著降低腹压和反流频率(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者需重点干预)。

-其他习惯:

-戒烟:尼古丁松弛LES,延缓食管清除反流物;

-避免紧身衣:减少腹部压力,尤其是腰带过紧会直接挤压胃部。

2.药物治疗:快速缓解症状的核心手段

-质子泵抑制剂(PPI)

-代表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

-用法:早餐前30分钟服用,每日1次,轻中度患者疗程4-8周,重度食管炎(C-D级)需8-12周;

-注意:长期服用(>1年)需监测维生素B12、钙吸收情况,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人)。

-H2受体阻滞剂(H2RA)

-代表药物: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适用人群:轻度反流或PPI停药后维持治疗(夜间酸突破患者可睡前加服);

-缺点:抑酸效果弱于PPI,长期使用易耐药。

-黏膜保护剂

-代表药物:硫糖铝、铝碳酸镁(达喜),中和胃酸、保护食管黏膜,缓解烧心症状(嚼服,餐后1-2小时服用)。

-促动力药

-代表药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排空延迟(适用于合并腹胀、嗳气者)。

3.手术治疗:药物无效者的选择

-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反复出血);

✅确诊为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黏膜肠化生,癌前病变)。

-术式: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将胃底包绕食管下段,加强LES压力,有效率约80%-90%;

-内镜下治疗:如射频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针对Barrett食管)。

五、特殊人群管理:妊娠、老人与并发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GERD

-用药限制:

-首选铝碳酸镁(中和胃酸,不吸收入血),避免使用PPI(孕早期慎用);

-禁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生活调整:

-少量多餐,避免仰卧,睡眠时垫高上半身;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酸刺激。

2.老年GERD患者

-特点:症状多不典型(如以咳嗽、胸痛为主),易漏诊;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用药需谨慎。

-注意事项:

-优先选择PPI,但需监测肝肾功能;

-若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需警惕食管溃疡出血风险。

3.Barrett食管患者

-监测重点:每1-2年做胃镜+活检,观察有无异型增生(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重度需立即手术);

-治疗原则:积极抗反流治疗,必要时内镜下切除病变黏膜。

六、常见误区澄清:这些做法可能加重反流

误区1:“烧心时喝苏打水可快速缓解”

❌苏打水(含碳酸氢钠)虽能暂时中和胃酸,但过量饮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增加胃内压力,反而诱发反流。建议偶尔少量饮用,不可作为常规方法。

误区2:“GERD患者不能吃水果”

❌避免酸性水果(如橙子、菠萝),但香蕉、苹果(煮熟)等温和水果可适量食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避免刺激食管。

误区3:“长期服用PPI会致癌”

❌目前无证据表明PPI增加胃癌风险,其致癌风险远低于GERD未控制导致的Barrett食管癌变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滥用。

误区4:“反流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内镜下食管炎愈合后,仍需根据病情维持治疗(如每日半量PPI或按需服药),否则6个月内复发率高达70%-80%。

七、预防复发:从日常细节到长期习惯的养成

1.建立“反流友好”饮食模式

-早餐:燕麦粥+水煮蛋(低脂牛奶可替换为植物奶);

-午餐:清蒸鱼+软米饭+炒南瓜;

-晚餐:豆腐汤+馒头+清炒菠菜(避免茎叶类蔬菜);

-加餐:香蕉、无糖酸奶(两餐间少量食用,避免睡前)。

2.压力管理与运动

-长期压力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酸分泌,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兴趣爱好缓解(如绘画、听音乐);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餐后立即运动,建议间隔1小时。

3.定期复查与随访

-初诊患者治疗8周后需复查胃镜,评估食管炎愈合情况;

-症状反复者每年做1次24小时食管pH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八、总结:告别反流的“三字真经”

-防:避免触发食物、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从源头减少反流诱因;

-早:出现烧心反酸尽早干预,避免发展为严重食管炎或并发症;

-管:规范用药、定期随访,建立长期管理意识,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

胃食管反流病不是“绝症”,而是可通过生活调整和医学手段有效控制的慢性病。记住,每一次对饮食的克制、每一个健康习惯的坚持,都是在为食管黏膜修复“添砖加瓦”。通过科学的方法,大多数患者能显著改善症状,重新享受“烧心不再、进食无忧”的生活。

(胡晓燕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 消化血液内科 主管护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