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六指琴魔”的烦恼:多指宝宝手术,要“切”还是“留”?

2023-06-21 09: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六指琴魔”这一形象常被赋予神秘且强大的特质,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当这一情况真实地降临到一个新生命身上时,对于父母而言,却成了难以言说的烦恼。多指畸形,即宝宝出生时手指数量多于正常,看似给小生命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天赋”,实则背后隐藏着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那么,面对多指宝宝,手术究竟是“切”还是“留”呢?

一、多指畸形的常见类型与成因

多指畸形并非罕见病症,在新生儿中,其发病率约为0.08—1.4‰,且男孩多于女孩,右手多于左手。多指畸形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软组织多指、单纯多指和复合性多指。软组织多指仅是狭小的皮蒂包裹着血管神经,与正常手指相连;单纯多指含有指骨、肌腱和血管神经束,是一个功能缺陷的手指;复合性多指则更为复杂,不仅含有指骨肌腱等,还可能包括掌骨孪生。

多指畸形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遗传角度来看,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66%的病例有家族遗传病史。环境因素方面,孕妇在怀孕过程中接触药物、病毒性感染、外伤、吸烟、放射性物质刺激等,都可能增加胎儿患多指畸形的风险。

二、多指畸形带来的困扰

多指畸形给宝宝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外观上,多出的手指会让宝宝的手部看起来与常人不同,这可能会使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从而产生自卑、敏感、自闭等心理问题。在功能方面,多数多出的手指是没有功能或畸形的,不仅无法像正常手指那样灵活活动,还可能影响其他正常手指的发育和功能,导致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不良,影响宝宝日后抓握物品、书写、操作工具等能力。

三、手术:切与留的抉择

面对多指宝宝,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并非简单的“一切了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出“切”与“留”的抉择。

“切”是多数情况下的选择。对于大多数多指畸形,手术切除多余的手指是必要的。手术不仅能改善手部的外观,让宝宝的手看起来更接近正常,更重要的是能重建手指功能,使宝宝的手部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动作。例如,对于蟹钳样多指,这种类型的多指术后特别要注意侧偏的情况。在手术中,不仅仅是切除蟹钳多指,还要同时进行修复关节囊、矫正关节侧偏、肌腱止点重建等工作。手术时间的选择也很关键,一般建议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1岁进行手术。此时宝宝身体发育相对稳定,对麻醉风险的承受力也有所增强,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如果多指仅为软组织相连,可于出生后任何时候彩线结扎法切除或手术切除;单纯性多指,特别是尺侧单纯性多指,没有掌骨及掌指关节赘生,宜在婴儿3—6个月内完成手术治疗;复合性多指,如桡侧复合性多指以及中央多指并指等,手术时间可推迟但仍应争取在2岁前完成。

然而,“留”也有其特殊情况。在某些复杂的多指畸形中,两个小指头可能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合成一个正常的指头。此时,重要的内部筋骨、韧带关节需转位、补正或固定,这都需要特殊手术重建。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多指都完全没有功能,在少数情况下,经过专业评估,保留某些多指可能对手部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有积极作用。

四、手术风险与术后护理

多指畸形手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术风险主要来源于麻醉,儿童处在发育期,内脏也处在发育期,对于麻醉的风险的承受力比成人要弱。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般来说,3—6个月患儿的身体发育增强以后,对麻醉风险的抵抗力增强,1岁以后增强会更好。所以,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操作下,手术风险是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的。

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术后,宝宝的手指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恢复环境。例如,拇指手指上的内固定通常要维持6周左右,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手指,避免碰撞、纱布脱落等情况,预防感染。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带宝宝去医院换药、复查,观察手指末梢血运情况。在拆除克氏针后,宝宝还需要进入功能锻炼阶段。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进行手指活动,帮助孩子克服害怕情绪,鼓励孩子使用做完手术的右手去抓握东西,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

多指畸形给宝宝和家庭带来了诸多烦恼,但通过合理的手术选择和科学的术后护理,大多数宝宝都能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面对多指宝宝,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为宝宝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相信在医学的帮助下,“六指琴魔”的烦恼终将过去,宝宝能够拥有健康、灵活的双手,迎接美好的未来。

(雷贞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骨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