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骨头是坚硬无比的,似乎和“发炎”这个词毫无关联。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骨头也会“发炎”,尤其是儿童,更容易遭受一种名为儿童骨髓炎的疾病侵袭。这种疾病如同一位隐秘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
一、儿童骨髓炎:来势汹汹的“骨骼杀手”
儿童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在儿童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骨髓炎可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前者通常由感染引起,后者则可能是急性骨髓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转化而来。
儿童骨髓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源性感染,这是最常见的方式。病原菌通过血液传播到骨组织,常发生在骨骼发育活跃的部位,如肢端骨和长骨的骨髓腔。比如,当孩子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时,病菌就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搭便车”,跑到骨骼里“安营扎寨”。另一种是外伤性感染,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伤,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或皮肤破损后,病原菌可能侵入骨内,引发感染。
二、症状隐匿:难以察觉的“危险信号”
儿童骨髓炎的症状可能因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而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局部疼痛与肿胀是最常见的症状。感染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红肿,并伴有局部温度升高。比如,孩子的小腿如果感染了骨髓炎,小腿肚就会又红又肿,摸起来还热乎乎的,孩子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活动这条腿。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儿童可能会出现高热,通常伴有寒战,体温可高达39℃以上。有些病例还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孩子可能会变得无精打采,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不感兴趣。
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这就给疾病的早期发现带来了困难。很多家长一开始可能只是以为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或者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没有意识到是骨髓炎在作祟。
三、诊断之难:抽丝剥茧的“医学探案”
儿童骨髓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就像一场抽丝剥茧的“医学探案”。
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既往病史、感染症状和肢体体征进行初步判断。比如,了解孩子最近是否有外伤史、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等。实验室检查中,血液检查是重要的一环,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可能升高。细菌培养则有助于确定致病菌,医生会从感染部位取样进行培养,以便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影像学检查更是诊断的关键。X光检查早期可能仅显示软组织肿胀,随着严重性增加,会出现骨质破坏。MRI或CT这些成像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髓腔、感染范围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就像给骨头做了一次“高清CT”,让医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病情。
四、治疗挑战:多管齐下的“艰难战役”
儿童骨髓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干预,具体方案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这是一场多管齐下的“艰难战役”。
抗生素治疗是基础,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早期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骨组织修复也是重要环节,对于严重骨质受损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或植入人工材料以促进骨的愈合。
外科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必不可少。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出现脓肿时需要手术干预。手术目的是引流脓液,减轻骨髓腔压力,清除坏死组织等。例如对于急性骨髓炎,可通过钻孔引流术,在骨皮质上钻孔,使脓液流出。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过早手术可能炎症扩散,过晚则可能导致骨质破坏加重。
康复治疗同样不容忽视。恢复期内,应积极进行物理治疗,以改善肢体功能和促进骨愈合。比如,通过按摩、理疗等方法,帮助孩子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五、预防关键:筑牢健康的“坚固防线”
预防儿童骨髓炎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筑牢健康的“坚固防线”。
合理饮食很重要,要增强儿童的免疫系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果等。注重运动安全,鼓励儿童参与体育运动时,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外伤。及早处理伤口,对任何开放性创伤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重视体检,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给予早期干预。
儿童骨髓炎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特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加强预防,就能够有效降低它的危害,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孩子们的骨骼健康!
(雷贞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骨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