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印象里,骨头是坚硬无比的,就像身体的“钢铁支架”。但当对象换成儿童时,骨头却仿佛有了“小脾气”,变得像易碎的“脆皮”。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又该如何应对儿童骨折这一突发状况呢?
一、儿童骨头为何成“脆皮”?
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就像正在建造中的“毛坯房”,骨组织相对较脆弱。儿童的骨骼生长板尚未闭合,骨骺线存在,这使得骨骼在承受外力时更容易发生变形和骨折。而且,儿童生性好动,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跌倒、碰撞等意外。想象一下,孩子们在公园里像欢快的小鹿一样奔跑、跳跃,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摔倒,如果姿势不当,就可能导致骨折。比如,从游乐设施上摔下、骑自行车摔倒等情况都较为常见。
疾病也是导致儿童骨折的潜在因素。像佝偻病、成骨不全症等疾病,会让骨骼变得更加脆弱。佝偻病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骼钙化不良,使得骨骼变得软而脆弱;成骨不全症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骨骼发育异常,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营养不良同样不可忽视。儿童如果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增加骨折的风险。骨骼就像一棵需要养分滋养的树苗,缺乏营养就会生长不良,变得脆弱易折。
二、儿童骨折急救秘籍大公开
当儿童不幸发生骨折时,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这就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
第一步是判断伤情。如果儿童意识清醒,能够清楚地表达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可能只是轻伤;但如果儿童昏迷不醒,或者疼痛剧烈,无法忍受,那很可能是重伤,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固定骨折部位是关键一步。如果儿童的骨折部位能够活动,要立即用夹板或其他硬物固定。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宽度与肢体的宽度相适应。如果没有夹板,书本、杂志等也可以临时替代。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这就像给受伤的部位穿上了一件“定制盔甲”,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阻碍血液流通。
止血也不容忽视。如果儿童的伤口出血较多,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以止血。如果伤口较大,要用绷带包扎。这就好比在伤口上筑起了一道“防线”,防止血液继续流失。
缓解疼痛也是必要的。如果儿童感到疼痛,可以给他们服用适量的止痛药,但要注意不能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出血。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情况,如呼吸、心跳等。如果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急救。
三、预防儿童骨折小贴士
为了减少儿童骨折的发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儿童,避免其发生意外。比如,在孩子进行跑跳、玩耍等活动时,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为孩子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运动护膝、护肘等。同时,要注意给儿童提供均衡的营养,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就像给树苗施肥浇水一样,充足的营养能让孩子的骨骼更加茁壮成长。
儿童骨折虽然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儿童骨头“脆皮”的真相,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并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儿童骨折的发生率,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为孩子们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雷贞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骨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