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隐隐作痛,蹲下起身时关节发出“咔咔”响声,这或许是骨关节向你发出的“磨损警报”。在中医理论中,骨关节的健康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肝肾等密切相关,而软骨退化作为骨关节疾病的关键诱因,背后藏着诸多“幕后黑手”。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视角出发,深入探究软骨退化的根源,寻找守护骨关节健康的良方。
一、认识骨关节软骨:人体的“减震垫”
(一)软骨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典籍里虽无“软骨”之名,但从现代医学来看,骨关节软骨如同关节间的“减震垫”,光滑而富有弹性。它覆盖在关节两端的骨面上,能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冲击力。比如在跑步、跳跃时,软骨可将强大的外力化解,保护骨头不被损伤。从中医角度理解,软骨的正常功能是维持关节“骨正筋柔”状态的重要基础,保证关节活动自如,恰似《黄帝内经》所言“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强调筋骨协调对身体运动的关键作用。
(二)软骨退化的表现
随着年龄增长或不良因素影响,软骨会逐渐退化。从外观上看,原本光滑的软骨表面变得粗糙、破损,甚至出现裂痕;功能上,其缓冲、减震效果减弱,导致关节活动时疼痛、僵硬,活动范围受限。中医认为,这种变化对应着人体正气渐衰、筋骨失养的状态,外在表现为腰膝酸软、屈伸不利,正如《景岳全书》提到“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关节软骨退化引发的疼痛也多与虚证相关。
二、中医视角下软骨退化的“幕后黑手”
(一)肝肾亏虚:衰老的“内在根源”
1.肝肾与筋骨的关系
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是滋养筋骨的根本。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濡养,关节灵活;肾精充盈,骨骼才能坚固有力。若肝肾亏虚,就像源头的活水减少,筋骨失去滋养,软骨也会随之退化。老年人肝肾渐衰,如同树木缺乏养分,枝干易折,这也是为何年龄增长后骨关节疾病多发的中医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虽描述女性衰老,但同样体现了肝肾精气与身体机能衰退的关联,骨关节软骨退化便是其中表现之一。
2.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生活中,熬夜、过度劳累、房劳不节等不良习惯,都会耗伤肝肾之精。熬夜如同“偷油点灯”,损耗肝血;过度劳累则伤肾,导致肾精不足。长期如此,肝肾难以濡养筋骨,加速软骨退化。例如,不少长期伏案工作的年轻人,虽未到衰老年龄,却因久坐伤肾、久视伤肝,早早出现关节疼痛,便是肝肾亏虚在骨关节健康上的体现。
(二)外邪侵袭:寒湿的“趁虚而入”
1.风寒湿邪的危害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如同自然界的“不良天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便会趁虚而入。寒邪主收引,会使关节周围的经脉收缩拘急;湿邪黏滞,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关节肿胀、疼痛;风邪善行而数变,常使疼痛部位游走不定。这些外邪侵袭关节,会影响局部气血流通,使软骨无法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进而加速退化。例如,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贪凉饮冷或冬季不注意保暖的人群,关节易受外邪侵犯,出现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
2.现代生活的诱因
在空调普及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夏季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内,膝关节直接暴露在冷风下;还有人喜爱穿短裤、短裙,冬季也不注意关节保暖。这些行为都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创造了条件。此外,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体内湿气内生,内外湿邪相互勾结,加重关节负担,促使软骨退化。
(三)劳损外伤:关节的“日积月累”
1.慢性劳损的影响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或姿势不良,都会对关节造成慢性劳损。例如,搬运工人、运动员因关节长期承受过大压力,软骨反复受到磨损;办公室白领长期久坐、低头伏案,颈椎、腰椎关节处于不良姿势,周围肌肉紧张,影响关节稳定性,加速软骨退变。中医将这种劳损视为“积劳成疾”,《医宗金鉴》指出“因闪失腰者,以其秉赋不足,而猝然闪挫也”,强调劳损与人体正气不足相互作用,损伤关节筋骨。
2.急性外伤的后遗症
急性外伤,如关节扭伤、骨折等,若治疗不当或恢复不彻底,也会留下隐患。受伤时,关节内的软骨、韧带等组织可能受损,虽经治疗表面伤口愈合,但内部结构的损伤可能未完全修复。随着时间推移,受伤部位气血运行不畅,局部营养供应不足,逐渐引发软骨退化。例如,曾经膝关节扭伤的患者,多年后可能出现膝关节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便是外伤导致软骨退化的结果。
三、中医防治软骨退化:守护骨关节健康
(一)内调肝肾:从根源滋养筋骨
1.中药调理
中医常通过补益肝肾的中药来延缓软骨退化。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适合肝肾阴虚者;金匮肾气丸则在补阴基础上加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人群。此外,还可根据个体情况配伍杜仲、牛膝、桑寄生等强筋骨的中药,如独活寄生汤,既能补肝肾,又能祛风湿,缓解关节疼痛。
2.食疗养生
日常饮食中,可选择黑芝麻、核桃、黑豆等食物,这些食材入肝肾经,能补益精血。例如,黑芝麻糊可滋养肝肾、润五脏;核桃补肾固精、润肠通便;黑豆煮排骨汤,既能补肾壮骨,又美味可口。同时,适当食用枸杞、桂圆等温补之品,也有助于调和气血,滋养筋骨。
(二)驱邪通络:抵御外邪侵袭
1.中药外治
中药熏蒸、膏药贴敷是中医驱邪通络的常用方法。通过将艾叶、花椒、生姜等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加热后熏蒸关节,可使药力透过皮肤直达病所,驱散风寒湿邪;膏药如狗皮膏、伤湿止痛膏,贴于疼痛关节处,能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此外,艾灸也是驱邪的有效手段,选取膝关节周围的犊鼻、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以艾条温和灸,可温通经络、驱散寒湿。
2.生活防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寒冷环境中。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可在关节处佩戴护膝、护腰;冬季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下肢保暖。饮食上,减少生冷食物摄入,多吃温热、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从内到外抵御外邪。
(三)动静结合:科学养护关节
1.适度运动
中医提倡“动以养形,静以养神”,适度运动可强健筋骨,但需避免过度。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动作缓慢柔和,能活动关节、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长期坚持。运动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关节过度负重。例如,跑步时选择合适的跑鞋,保持正确的跑姿,减少对膝关节的损伤。
2.关节养护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久坐后应适当起身活动,活动颈椎、腰椎;搬重物时,先下蹲,利用腿部力量起身,减轻腰部关节负担。此外,可经常进行关节按摩,如揉按膝关节周围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疲劳。
骨关节软骨退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了解背后的“幕后黑手”,从中医角度进行预防和调理,才能有效守护骨关节健康。通过补益肝肾、驱邪通络、动静结合等方法,我们可以延缓软骨退化,让关节保持灵活自如,远离疼痛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王云飞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病一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