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踝关节的“崴脚陷阱”:韧带损伤背后藏着哪些修复密码

2025-04-18 09: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下台阶时突然“咔嚓”一声,脚踝瞬间肿成“小馒头”;跑步时踩空,疼得连路都走不了……相信不少人都掉进过“崴脚陷阱”。别小看这看似普通的意外,踝关节韧带损伤就像身体里的“隐形炸弹”,处理不当可能留下慢性疼痛、反复崴脚的后遗症!它究竟是如何“搞破坏”的?又该怎么破解修复密码?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认识踝关节:人体的“平衡大师”

踝关节就像身体的“万向轮”,连接着小腿和脚掌,不仅支撑着全身重量,还负责在走路、跑步、跳跃时保持平衡。想象一下,每次上下楼梯、蹦蹦跳跳,都是踝关节在默默“打配合”!而维持它稳定的关键,是周围像“橡皮筋”一样的韧带,比如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内侧的三角韧带。这些韧带相互协作,确保踝关节在各种动作中不会“脱轨”。

但当我们不小心踩空、扭到脚时,强大的外力会瞬间拉拽甚至撕裂韧带,就像橡皮筋被猛地扯断,这就是踝关节韧带损伤的“罪魁祸首”。

二、崴脚现场:韧带损伤的“三重暴击”

(一)急性损伤:突如其来的“疼痛冲击波”

崴脚的瞬间,很多人会感觉脚踝像被电了一下,接着火辣辣的疼痛席卷而来。这是因为韧带撕裂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同时身体释放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末梢。短短几分钟,脚踝就会肿得像包子,连轻轻按压都疼得龇牙咧嘴。更糟糕的是,受伤的踝关节完全使不上劲,走路时只能一瘸一拐,严重的甚至无法站立。

(二)慢性损伤:反复发作的“定时炸弹”

如果急性损伤没有好好处理,就可能演变成慢性损伤。这时候,虽然疼痛和肿胀减轻了,但韧带没有完全愈合,变得松弛、薄弱。就像断过的橡皮筋,即使勉强接上,弹性也大不如前。这种情况下,踝关节稳定性下降,稍微走快一点、踩在不平的路面上,就容易再次崴脚,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反复损伤还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三)不同类型损伤:“受伤地图”大揭秘

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分为外侧韧带损伤和内侧韧带损伤。外侧韧带更“脆弱”,约80%的崴脚都是外侧韧带遭殃,表现为脚踝外侧肿痛;而内侧的三角韧带比较坚韧,一旦损伤,疼痛和肿胀往往更严重,还可能伴随骨折。另外,少数情况下,踝关节的软骨、肌腱也会“遭殃”,让修复难度升级。

三、诊断“侦探”:如何揪出损伤真相?

(一)医生的“火眼金睛”

当你捂着脚踝冲进骨科诊室,医生会先上演一场“细节观察秀”:仔细查看脚踝有没有变形、肿胀,按压不同部位寻找疼痛点;接着让你尝试活动踝关节,判断韧带的松紧程度。通过这些“初筛”,医生能初步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

(二)影像检查:给脚踝做“透视”

为了看清韧带内部的损伤情况,还需要借助影像检查。X光片能帮医生排除骨折,但看不到韧带;核磁共振(MRI)才是真正的“神器”,它就像给脚踝拍“超清照片”,可以清晰显示韧带撕裂的位置、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软骨损伤。有了这些“证据”,医生就能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啦!

四、修复密码大公开:解锁踝关节“重生”技能

(一)急性期处理:黄金24小时的“急救四步法”

崴脚后的24-48小时是关键期,记住“PRICE原则”:

-P(Protection):保护受伤的踝关节,避免二次损伤,可以用支具或绷带固定。

-R(Rest):立刻停止活动,让脚踝充分休息,别硬撑着走路。

-I(Ice):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C(Compression):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帮助减少出血,但别裹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E(Elevation):把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消肿效果立竿见影!

(二)药物与物理治疗:加速修复的“小帮手”

疼痛难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涂抹消肿止痛的药膏。物理治疗也很给力:超声波治疗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电刺激疗法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帮助稳定踝关节;中医的针灸、推拿也能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三)手术治疗:最后的“秘密武器”

如果韧带完全断裂,或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手术“出马”了。现在多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通过几个小孔放入微型器械,修复或重建受损的韧带。就像给踝关节派去“显微修理队”,精准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踝关节就能逐渐恢复活力!

(四)康复训练:重获灵活的“通关秘籍”

康复训练是修复的“重头戏”,分阶段进行:

-初期:在疼痛缓解后,开始简单的脚踝屈伸练习,比如勾脚背、绷脚背,就像给踝关节“热身”。

-中期:增加抗阻训练,用弹力带辅助练习踝关节内外翻,增强肌肉力量。

-后期:进行平衡训练,单脚站立、走平衡木,帮助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再次崴脚。

五、预防崴脚:给踝关节穿上“防护甲”

(一)运动前“热身充电”

运动前别偷懒,花5-10分钟活动脚踝,比如转转脚腕、踮脚尖,让韧带和肌肉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二)选对装备“保驾护航”

跑步、打球时,穿合脚、有良好支撑的运动鞋,就像给脚踝请了个“保镖”;在不平的路面行走,尽量穿高帮鞋,给踝关节多一层保护。

(三)加强肌肉“力量特训”

平时多做一些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的动作,比如提踵练习、脚趾抓毛巾,肌肉强壮了,能更好地保护踝关节。

崴脚虽然常见,但只要掌握了修复密码,就能把“陷阱”变成恢复健康的“跳板”!从急救处理到康复训练,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别让小小的崴脚留下大隐患,好好呵护踝关节,才能继续自由奔跑、快乐生活!

(申艳霞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