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吃呛一口,咳得满脸通红,支气管镜这时能发挥啥作用?

2023-07-26 13: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进食时被呛到是许多人都有过的经历。那种剧烈咳嗽、满脸通红,甚至感觉呼吸困难的场景,让人心有余悸。而当异物呛入气道,引发严重呛咳时,支气管镜便成为了守护健康的重要“利器”。

一、呛咳背后的“危机四伏”

呛咳,本质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异物,如食物、小玩具零件等意外进入气道时,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剧烈咳嗽,试图将异物排出体外。然而,并非所有的呛咳都能顺利解决问题。有些异物可能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或者卡在气道的关键部位,导致咳嗽无法将其排出。

异物呛入气道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则引起气道炎症,导致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可能引发气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儿童因气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发生气道异物阻塞,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二、支气管镜的“侦察”与“救援”

当呛咳无法排出异物时,支气管镜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位“气道侦探”,能够深入气道内部,精准定位异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通过支气管镜的镜头,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道管腔和黏膜的情况,判断异物是否对气道造成了损伤,如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

一旦确定异物位置,支气管镜又能化身为“救援先锋”,利用其配备的各种工具,如异物钳、冷冻探针、异物网篮等,安全、有效地取出异物。以一位患者为例,他在进食时不慎将一块猪蹄骨呛入左主支气管,导致长期咳嗽不止。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医生成功发现了嵌在支气管开口的异物,并经过两次谨慎尝试,将其完整取出。经辨认,这块异物正是导致他咳嗽的“罪魁祸首”。

除了取出异物,支气管镜还能对气道进行清理和评估。对于因异物刺激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支气管镜可以通过吸引、冲洗等方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同时,医生还可以观察气道黏膜的修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支气管镜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支气管镜的优势更加凸显。对于儿童患者,由于他们的气道狭窄,异物取出难度较大,且对操作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支气管镜具有细小、灵活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儿童气道的特点,减少对气道的损伤。许多医院在儿童支气管镜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支气管镜为众多患儿成功取出异物,缓解了他们的症状。

对于一些高龄、体弱或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方法风险较大。而支气管镜是一种微创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例如,一位72岁的老人在吃饭时被骨头卡喉,CT显示2.5cm骨片横堵气管,情况十分危急。医生通过支气管镜“微创导航”,仅用20分钟就成功取出异物,老人的血氧瞬间回升,当晚就能顺畅呼吸。

四、支气管镜操作的安全性保障

尽管支气管镜在取出气道异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患者和家属对其安全性仍存在一定担忧。实际上,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过程。

在检查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肺功能、过敏史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对于患有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活动性大咯血等疾病的患者,医生会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采用适当的麻醉方式,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儿童患者,还会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让他们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检查。同时,医生会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检查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关注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促进身体恢复。

五、日常预防与应对建议

为了避免异物呛入气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大声说笑或打闹。对于儿童,要避免让他们接触小颗粒的玩具和食物,如花生、瓜子、豆类等。在给儿童喂食时,要将食物切成小块,并密切观察他们的进食情况。

一旦发生呛咳,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对于较小的异物,可以通过拍背法、催吐法等方法尝试排出。拍背法是将患者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救护者对其背部进行拍打,利用胸壁震荡时产生的力量,促进气管内异物的排出。催吐法是将食指伸入患者口腔,刺激舌根,使其产生呕吐反射,排出异物。

如果呛咳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胸部X线或CT检查,了解气道内是否有异物,以及异物的位置和大小。在必要时,会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总结

当进食时发生呛咳,尤其是呛咳无法排出异物时,支气管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凭借精准的“侦察”能力和有效的“救援”手段,为气道异物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我们也应重视日常预防,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李丹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