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之痛,中医有方”,这句古语不仅道出了中医在筋骨伤病治疗上的深厚底蕴,也揭示了中医对于骨折康复的独特见解和有效方法。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骨折治疗与康复体系。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如何运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促进骨折愈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一、中医对骨折的认识
中医将骨折视为“筋伤骨断”的范畴,认为骨折不仅损伤了骨骼本身,还影响了周围的气血运行和经络通畅。中医强调“气血为用,筋骨为体”,认为骨折后气血瘀滞,经络受阻,是导致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医治疗骨折不仅着眼于骨折部位的复位与固定,更注重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二、中医骨折治疗方法
1. 手法复位与夹板固定
中医骨伤科擅长运用手法复位技术,通过轻柔而准确的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随后,采用特制的夹板进行外固定,既保持了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又允许一定的微动,有利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痂形成。夹板固定还便于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时调整固定松紧度,避免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
2. 中药内服与外治
中药治疗骨折,以内服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的中药汤剂为主,如桃红四物汤、接骨七厘散等,以促进气血运行,加速骨折部位血肿吸收,促进骨痂生长。同时,结合中药外敷,如金黄散、消瘀止痛膏等,用于局部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加速软组织修复。
3. 功能锻炼与推拿按摩
中医强调“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即在骨折固定期间,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肌肉等长收缩、关节被动活动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待骨折进入愈合后期,通过推拿按摩手法,进一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加速功能恢复。
三、中医骨折康复理念
中医骨折康复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整体观念体现在不仅关注骨折本身,还关注患者的全身症状和心理状态,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增强体质,促进整体康复。辨证施治则是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类型、治疗阶段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骨折治疗也在不断探索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如利用X光、CT等影像学技术辅助骨折诊断与复位,结合内固定器材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内服外治、功能锻炼等,形成中西医结合的骨折治疗模式,既发挥了中医的整体调理优势,又利用了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技术,提高了骨折治疗的成功率和康复质量。
五、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在骨折康复期,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多吃富含钙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筋骨之痛,中医有方”。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骨折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患者不仅能加速骨折愈合,还能在康复过程中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健康。让我们共同探索中医的智慧,为骨折患者带来更加全面、有效的康复之路。
(靳京 辉县市人民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