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围术期通关必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贴心指南

2025-04-23 12: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外科手段。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该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了解这一手术及其围术期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什么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桡动脉、内乳动脉或大隐静脉等,将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远端与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部分,到达缺血的心肌部位,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手术自成功开展以来,已成为治疗严重冠心病病变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以及糖尿病弥漫性病变等复杂情况。

手术适应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

1. 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忍受副作用的患者。

2.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需要尽快改善心肌供血的患者。

3. 心梗后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手术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心功能。

4. 再次血管化治疗:对于已经进行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再次出现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可采取该手术进行再次血管化治疗。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同时,需确保有足够的血管供移植使用,通常选用患者自身的血管。患者需遵循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如停止服用某些可能影响手术的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手术过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加镇静剂。手术切口根据需要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或胸部左侧切口。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取出的血管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另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或在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建立新的血液通道。完成手术后,需止血并对伤口进行缝合。

术后护理与监测

术后护理与监测是确保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与心率等生命体征。体温需控制在38℃以下,平均动脉压需维持在70~80mmHg,中心静脉压需保持在0.9~1.4kpa,避免低容量性低心排。

2. 呼吸系统护理:根据患者血气结果调整呼吸器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97%。观察痰液情况,及时吸痰,避免呼吸道阻塞。

3.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引流液大于2ml/kg/h,持续3h,且色鲜红,则可能为活动性出血,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 泌尿系统护理:观察尿的性质和量,尿量需持续30mlh。若尿量持续2h,≤20mlh,且用利尿剂无效时,则需警惕发生急性肾衰。

5. 抗凝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口服,避免血栓形成及维持旁路血管的通畅。需坚持服用,并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依据检查结果调整药剂用量。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

1. 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卒中、癫痫、神经认知障碍和周围神经损伤等。高龄、颈动脉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等是常见危险因素。需加强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评价,早期发现神经功能障碍并及时干预。

2. 呼吸功能不全:术前存在的肺部疾病是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最重要预测因素。需加强术前肺功能评估,术后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3. 肾功能不全:高龄、基础肾脏疾病等是危险因素。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术后心肌梗死:需通过综合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表现来明确诊断,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血管化方式。

康复与随访

术后康复是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同时,需注意饮食指导,低脂、低盐、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患者还需按照医生建议按时服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术后随访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至关重要。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同时,需关注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李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