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抗生素曾被视为对抗细菌感染的 “神奇武器”,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抗生素使用误区,掌握科学的服用方法,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避免细菌耐药等严重后果。本文将深入探讨常见抗生素的使用误区,并详细介绍正确服用方法。
一、常见抗生素使用误区
(一)自行随意用药
许多人一旦出现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就自行服用抗生素,认为这样能快速缓解病情。但实际上,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 30% - 50% 的抗生素使用属于不必要用药。随意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当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二)盲目追求 “高级” 抗生素
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价格越贵、“级别” 越高的抗生素效果越好,一旦生病就要求医生开具 “好药”。但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而非单纯依据价格和 “级别”。例如,普通的轻度细菌感染,使用一线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就可能有效,盲目使用高级抗生素,不仅会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更多不良反应和耐药问题。
(三)不按疗程用药
一些患者在症状有所缓解后,便自行停止服用抗生素,认为疾病已经治愈。然而,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完全消灭,残留的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病情也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加重。以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为例,如果不按疗程足量使用抗生素,复发率可能高达 30% ,且再次治疗时难度会增加。
(四)多种抗生素联用
有人觉得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能增强治疗效果,更快治愈疾病。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能会增加肾毒性和耳毒性。此外,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还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二、抗生素的正确服用方法
(一)严格遵医嘱用药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准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选择合适的种类、剂量和疗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例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四联疗法,通常需要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患者需严格遵循用药时间和疗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二)注意服药时间
不同的抗生素对服药时间有不同要求。部分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因为食物对其吸收影响较小;而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为了减少胃肠道刺激,一般建议餐后服用;还有些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为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通常建议空腹服用。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师,明确服药时间。
(三)确保足量足疗程用药
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是彻底消灭细菌、防止病情复发和耐药的关键。即使症状在服药几天后明显改善,也不能随意停药,必须按照医生规定的疗程完成治疗。例如,治疗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使用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10 天 ,如果提前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肾炎等并发症。
(四)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同时服用,会降低抗生素的吸收;氯霉素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可能增强降糖效果,导致低血糖。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避免自行搭配用药。
(五)注意服药方式
服用抗生素时,应以适量的温开水送服,避免用果汁、牛奶、茶水等送服。因为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能会影响某些抗生素的稳定性;牛奶中的钙离子会与抗生素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复合物;茶水中的鞣酸可能与抗生素发生反应,降低药效。此外,一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需要按照说明书要求,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服用,以保证药物剂量准确。
三、结语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了解常见的使用误区,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有效防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严格遵循医嘱,科学使用抗生素,让这一 “神奇武器” 在对抗细菌感染时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时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丁广胜 信阳市人民医院 临床药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