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增加、治疗效果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保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一)明确适应症
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效。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例如,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1. 窄谱优先:窄谱抗生素针对特定细菌,副作用较小。例如,青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而广谱抗生素(如某些头孢菌素)可覆盖多种细菌,但可能增加耐药风险。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对于复杂感染,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三)正确使用剂量和疗程
1. 足量足疗程:抗生素需要在足够剂量和疗程内使用,以彻底杀灭细菌,防止耐药菌产生。例如,治疗细菌性肺炎时,需按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
2. 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完成整个疗程,否则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和耐药。
(四)遵循医嘱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不随意更改用药方案。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预防性使用需谨慎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如手术前预防感染,且需根据指南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乳腺肿物切除术属于Ⅰ类手术切口,一般不建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抗生素使用中的常见误区
(一)滥用抗生素
1. 感冒使用抗生素:大多数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2. 发热即用抗生素:发热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明确病因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3. 腹泻随意使用抗生素:腹泻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毒感染、食物过敏等,需明确病因。
(二)盲目联合用药
1. 多种抗生素联用: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药风险和副作用。例如,头孢米诺与甲硝唑联合用于腹膜炎治疗是不合适的。
2. 随意更换药物:频繁更换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
(三)随意停药或减量
1. 症状缓解即停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整个疗程,否则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和耐药。
2. 自行调整剂量:自行减量或加量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增加副作用。
(四)迷信“贵药”或“新药”
1. 价格与疗效不成正比:抗生素的选择应基于病原体和药敏试验结果,而非价格。例如,青霉素是治疗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2. 新药不一定适合所有患者:新药可能有更广的抗菌谱,但也可能带来新的副作用。
(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 错误的预防观念:抗生素不能预防所有感染,且滥用会增加耐药风险。
2. 不恰当的预防用药:如无感染风险的手术,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六)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1. 药物间相互作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左氧氟沙星与氨茶碱合用会增加氨茶碱中毒风险。
2. 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需特别谨慎。
四、公众如何正确对待抗生素
(一)增强知识
公众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盲目用药。例如,了解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避免在感冒时自行使用。
(二)就医咨询
在出现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发热患者应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三)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生素,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例如,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消失。
(四)合理储存和处理
妥善保存抗生素,避免儿童误食。剩余的抗生素不应随意丢弃,应按规定处理。
五、结语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但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公众应增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遵循医嘱,避免常见误区。同时,医疗专业人员也应加强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共同应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挑战。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陈岩岩 登封市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