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作为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有效的癌痛管理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临床实践中,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对吗啡等强效镇痛药物的成瘾恐惧,严重阻碍了规范镇痛的实施。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误区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公众和医疗工作者对吗啡在癌痛管理中正确使用的认识。
一、吗啡成瘾恐惧的根源
吗啡作为阿片类药物的代表,因其强大的镇痛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癌痛管理。然而,公众对吗啡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其成瘾性上,这种误解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媒体误导:部分媒体在报道时过度强调吗啡的成瘾风险,而忽略了其在医疗领域的正面作用,导致公众形成刻板印象。
历史遗留问题:在过去,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确实被滥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历史教训使得医疗界和社会对吗啡的使用持谨慎态度。
知识普及不足:关于吗啡在癌痛管理中的科学使用、成瘾风险及预防措施的科普教育不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其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二、吗啡成瘾恐惧对规范镇痛的影响
患者抵触治疗:由于对吗啡成瘾的恐惧,部分患者拒绝接受吗啡治疗,即使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坚持忍受,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
剂量不足与镇痛效果不佳:医疗工作者为了避免患者成瘾,可能会减少吗啡的用量,导致镇痛效果不佳,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心理负担加重:患者对吗啡的恐惧不仅影响其治疗决策,还可能增加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疗资源浪费:由于镇痛效果不佳,患者可能需要频繁就医,寻求其他镇痛方法,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科学认识吗啡在癌痛管理中的作用
镇痛效果确切: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是癌痛管理中最有效的镇痛药物之一,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成瘾风险可控:在严格监管和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吗啡成瘾的风险是可控的。癌痛患者使用吗啡的目的是缓解疼痛,而非追求快感,因此成瘾的可能性极低。
个体化治疗:吗啡的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心理反应等因素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确保安全有效。
四、应对策略
加强科普教育:通过媒体、网络、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吗啡在癌痛管理中科学使用的科普教育,消除公众误解。
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建立规范的疼痛评估体系,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为合理使用吗啡提供依据。
优化镇痛方案: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确保吗啡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监管与指导: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的监管,确保药物合理使用。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其疼痛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与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对吗啡的恐惧和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五、结语
癌痛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疗工作者、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对吗啡成瘾的恐惧不应成为规范镇痛的障碍。通过加强科普教育、完善疼痛评估体系、优化镇痛方案、加强监管与指导以及提供心理支持与干预,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安慰。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癌痛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王前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