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困扰众多人群的常见问题。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当我们被失眠折磨多年时,不妨尝试将中医安神法与西医调节方案相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改善之道。
一、认识失眠:中西医视角下的不同解读
(一)西医对失眠的认知
从西医角度来看,失眠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它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无法入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次数≥2次,且总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早醒(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且无法再入睡),并导致次日白天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抑郁)、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不适)、生理因素(疼痛、瘙痒、呼吸不畅)以及药物因素(某些降压药、减肥药等)。此外,生物钟紊乱、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例如,长期熬夜导致生物钟失调,褪黑素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失眠。
(二)中医对失眠的理解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阳不入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正常睡眠的基础,当各种因素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出现失眠。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的记载。从脏腑角度来看,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比如,情志失调,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阴亏虚,心肾不交,虚火扰心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二、西医调节方案:精准治疗与科学管理
(一)药物治疗
1.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这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帮助患者快速入睡,延长睡眠时间。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耐受性,还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停药时需逐渐减量,避免撤药反应。
2.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常见的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它们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次日残留效应轻等优点,且成瘾性相对较低,是目前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
3.抗抑郁药物:对于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失眠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曲唑酮、米氮平等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不仅能调节情绪,还能改善睡眠,尤其适用于情绪问题导致的失眠。
(二)非药物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CBT-I):这是治疗失眠的重要非药物手段。它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睡眠卫生教育主要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不要打乱生物钟;避免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刺激控制疗法要求患者只有在感到困倦时才上床睡觉,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玩手机、看电视),如果15-20分钟内无法入睡,就起床到其他房间活动,等有困意再回到床上,通过反复训练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睡眠限制疗法则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睡眠情况,限制在床上的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2.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大脑神经活动,改善睡眠功能。这些治疗方法无创、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
三、中医安神法:传统智慧助力睡眠改善
(一)中药调理
1.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从而选用合适的方剂。对于肝郁化火型失眠,常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镇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失眠,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心肾不交型失眠,交泰丸能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此外,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等单味中药也常用于安神助眠。例如,酸枣仁既能养心阴、益肝血,又能宁心安神,可单独煎服,也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2.中成药:市面上常见的安神类中成药如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天王补心丹等,使用方便,适合症状较轻或作为辅助治疗。安神补脑液具有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失眠;枣仁安神胶囊养血安神,常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等。
(二)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常用穴位包括神门、内关、三阴交、百会等。神门是心经原穴,能养心安神;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能滋阴养血、调和阴阳;百会位于巅顶,可醒脑开窍、升阳固脱。推拿则可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足底等部位,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比如,睡前按摩涌泉穴,能引火下行,促进睡眠。
2.药浴与足浴:将合欢皮、夜交藤、薰衣草等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加入浴水中,通过皮肤吸收药效,放松身心。中药足浴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每晚用40℃左右的中药水泡脚20-3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帮助入睡。
3.情志疗法: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通过调节情志来改善睡眠。如通过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使心神安宁。
四、中西医结合:个性化定制睡眠改善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不是简单地将中医和西医方法叠加,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短期、轻度失眠患者,可以先尝试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睡眠习惯、进行针灸推拿、服用安神中药等;对于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的失眠患者,可在西医药物治疗快速改善睡眠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调理,减少药物副作用,巩固治疗效果。
(王书超 新野县上庄卫生院 新野县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