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探索中医智慧:小儿哮喘的预防与调理

2023-10-17 10: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小儿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学在小儿哮喘的预防和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一、中医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小儿哮喘归属于“哮喘”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若肺气虚弱,则易受外邪侵袭,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阻气道,引发哮喘;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若肾气不足,则摄纳无权,气不归根,导致气喘反复发作。此外,中医还特别强调“痰”和“瘀”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痰瘀互结是哮喘发作的重要病理基础,痰阻气道,瘀阻血脉,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二、小儿哮喘的预防

1. 调整饮食:中医学高度重视饮食调养在预防小儿哮喘中的关键作用。小儿脾胃娇嫩,饮食不当易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推荐食用具有健脾益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百合等。山药性平味甘,能健脾益肺;薏苡仁性凉味甘淡,能健脾利湿;莲子性平味甘涩,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百合性微寒味甘,能润肺止咳。此外,还应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体质。

2. 适度运动:中医学认为,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耗伤正气,特别是哮喘发作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推荐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既能锻炼身体,又不至于过度劳累。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诱发哮喘。

3. 情志调摄:中医学认为,情绪波动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哮喘发作。小儿情志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愉快。此外,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4. 避免过敏原:中医虽无过敏原概念,但强调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哮喘的物质,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家长应定期清洁家中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使用易积尘的装饰品,如地毯、窗帘等。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对于已知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三、小儿哮喘的调理

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多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肺气虚弱者,可用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预防外邪侵袭;痰湿内阻者,可用二陈汤加减,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肾气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体质,减少复发。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哮喘症状。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膏肓、定喘、足三里等。肺俞穴位于背部,能宣肺平喘;膏肓穴位于背部,能补益肺气;定喘穴位于背部,能止咳平喘;足三里穴位于腿部,能健脾益气。针灸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小儿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缓解哮喘症状。常用的手法包括捏脊、揉肺俞、摩腹等。捏脊能调理督脉,增强体质;揉肺俞能宣肺平喘;摩腹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推拿按摩操作简单,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进行,但应注意手法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4. 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通过食疗来调理小儿哮喘。如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与鸡肉、瘦肉等食物搭配,制成药膳,既美味又可增强体质。黄芪性温味甘,能补气固表;党参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此外,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药膳方,如痰湿较重者,可用薏苡仁粥;肺燥咳嗽者,可用百合银耳羹等。

5.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和其他刺激性气体;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定时排便等,以增强体质,减少哮喘发作。

结论

中医学在小儿哮喘的预防和调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通过饮食调养、适度运动、情志调摄、避免过敏原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小儿哮喘的发生。在哮喘发作时,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药膳调理等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为广大家长和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张凤仙 洛阳市中医院 中医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