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气管异物急救,分秒必争!家长必学的‘生命之握’!

2025-01-25 13: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发情况让我们措手不及,其中气管异物窒息就是一种极其危急且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当孩子不慎将食物、小玩具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时,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掌握气管异物急救技能,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它可能是挽救孩子生命的“生命之握”。

一、气管异物窒息的严峻性

气管异物窒息,医学上称为气道梗阻,是指异物堵塞呼吸道,导致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肺部,从而引发窒息。这种情况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吞咽功能和气道保护机制尚未发育完善,好奇心又强,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一旦异物进入气管,孩子会立即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在几分钟内丧失意识,危及生命。

二、识别气管异物窒息的紧急信号

家长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气管异物窒息:

突然剧烈呛咳:孩子突然开始剧烈咳嗽,有时伴有呕吐。

呼吸困难:孩子呼吸急促,口唇、指甲发紫,甚至出现窒息征象。

声音改变或无法发声:异物可能压迫声带或喉部,导致孩子声音嘶哑或完全无法发声。

烦躁不安或意识丧失:孩子表现出极度不安,或突然变得安静、反应迟钝,甚至失去意识。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长的“生命之握”

面对气管异物窒息的紧急情况,家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技能,通过冲击腹部或胸部,使肺内残留的气体形成一股气流,将异物冲出呼吸道。

婴幼儿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的方法进行急救:

背部拍击:将孩子脸朝下放在膝盖上,头部略低于胸部,用手托住孩子的下颌以固定头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

胸部按压:如果背部拍击无效,将孩子翻过来,脸朝上躺在膝盖上,头部略低于胸部。用两指按压胸骨下部(乳头连线正下方)5次。

重复步骤:如果异物仍未排出,继续交替进行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孩子失去意识。

儿童及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1岁及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应采用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

站立或跪姿: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后,用双臂环绕其腰部。

握拳定位: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

向上冲击: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腹部,形成一股冲击气流,帮助异物排出。

持续冲击:如果异物未排出,应持续进行腹部冲击,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孩子失去意识。

四、急救后的注意事项

观察孩子状况:即使异物被成功排出,也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意识和面色等状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

安抚孩子情绪:急救过程可能让孩子感到惊恐和不安,家长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安抚。

学习更多急救知识:除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外,家长还应学习其他常见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等,以备不时之需。

五、预防气管异物窒息的措施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家长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孩子发生气管异物窒息的风险: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避免在奔跑、嬉戏时吃东西。

监督孩子饮食:确保孩子吃饭时坐姿端正,细嚼慢咽,避免大笑、哭闹或说话。

选择安全玩具:避免给孩子玩小零件多、易拆卸的玩具。

定期检查家中环境:确保家中没有易脱落的小物件,如纽扣、硬币等。

六、结语

气管异物窒息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就能有效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将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必备的“生命之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王恰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童呼吸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