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误食异物卡喉咙!儿童气管异物梗阻急救方法

2024-10-23 18: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5 岁的朵朵在吃葡萄时,因嬉笑打闹突然面色发紫、无法发声。妈妈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3 次冲击后,葡萄从孩子口中喷出。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每天都可能在不同家庭上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10 万名儿童因气管异物窒息失去生命,而黄金 4 分钟内的正确急救,能显著提高生存率。掌握科学的急救方法,是每位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必须补上的生命教育课。

一、认识气管异物梗阻的危险信号
当异物堵塞气道时,人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儿童可能出现突然呛咳、面色涨红、用力吸气却发出尖锐喘鸣音等症状。如果梗阻完全,孩子会迅速失去发声能力,双手本能地抓住颈部,呈现 “窒息痛苦表情”。此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喝水或强行抠挖异物,这些错误操作可能导致异物越陷越深。

二、黄金急救法则:海姆立克冲击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人为制造胸腔压力变化,利用气流冲击力排出异物。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操作方法有所区别:

(一)1 岁以下婴儿
让婴儿面朝下趴在施救者手臂上,手臂贴紧胸部,用手固定婴儿下颌。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打 5 次。若异物未排出,立即将婴儿翻转至仰卧位,用两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快速按压 5 次,按压深度约为胸部厚度的 1/3。反复交替进行拍背和按压,直至异物排出。

(二)1 岁以上儿童
施救者站在孩子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孩子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让孩子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双臂环绕孩子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孩子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用快速有力的动作向内、向上冲击腹部,每秒 1 次,连续进行 5 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若未成功,继续重复操作。

三、真实案例中的生死救援
2023 年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事件令人警醒:3 岁男孩小宇在午餐时偷吃果冻,突然面色青紫瘫倒。保育员王老师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经过 7 次腹部冲击,果冻被成功排出。事后调查发现,小宇因抢食未嚼碎果冻导致梗阻。这起案例凸显了急救培训的重要性,也提醒家长需严格控制儿童进食时的危险行为。

四、预防胜于急救:家庭防护指南
预防气管异物梗阻,需要建立 “家庭安全防线”。避免给 3 岁以下儿童喂食坚果、葡萄、果冻等圆形、光滑食物;将纽扣电池、硬币等小物件收纳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做到 “食不言、坐定食”。同时,建议所有家庭成员参加正规急救培训,定期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

当意外发生时,每一秒的迟疑都可能酿成悲剧。掌握儿童气管异物梗阻急救技能,不仅是保护自家孩子的 “护身符”,更是守护整个社会未来的责任。希望每位家长、教师都能成为孩子身边的 “急救卫士”,让更多生命在科学救援中重获生机。

 

(陈晨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SICU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