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突发呼吸困难?儿童过敏性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

2025-01-20 18: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6 岁的朵朵在生日聚会上吃了一口草莓蛋糕,几分钟后突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紧接着剧烈喘息,甚至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惊慌失措的家长立刻将她送往医院,经诊断,朵朵因对草莓过敏引发了过敏性休克。事实上,类似的惊险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儿童过敏性休克起病急、进展快,而黄金抢救时间仅有短短几分钟,了解相关知识,或许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

一、什么是儿童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对于儿童而言,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对一些常见物质产生过度反应。食物、药物、昆虫叮咬、乳胶制品等,都可能成为引发儿童过敏性休克的 “罪魁祸首”。当这些过敏原进入儿童体内,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作 “敌人”,释放大量如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扩张、血压急剧下降、呼吸道黏膜水肿,进而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二、儿童过敏性休克的典型症状与危险信号
儿童过敏性休克的症状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的几分钟到半小时内迅速出现,且症状多样。最典型也最危险的表现当属呼吸系统症状,孩子可能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发出 “咻咻” 的喘鸣声,严重时会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就像朵朵那样,嘴唇和指甲也会因为缺氧而发紫。

同时,皮肤症状往往是最早出现的信号,常见的有全身皮肤瘙痒、出现大片红色风团,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眼皮、嘴唇肿胀。此外,还可能伴随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血管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当这些症状中的多个同时出现时,必须高度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三、黄金抢救时间:争分夺秒的生死较量
儿童过敏性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在发病后的 5 - 15 分钟内,这段时间是决定孩子生死存亡的关键。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器官损伤,提高孩子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若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孩子的重要器官会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023 年,某地一名 5 岁男孩在被黄蜂蜇伤后,家长起初并未在意,只是简单涂抹了清凉油。然而,10 分钟后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瘫软的症状,等家长意识到严重性将孩子送往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最终遗憾离世。这一惨痛案例深刻地提醒我们,把握黄金抢救时间的重要性。

四、现场急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现场急救必须立刻展开。首先,要迅速让孩子脱离过敏原,比如移除导致过敏的食物、拔除叮咬的昆虫毒刺等。然后,让孩子平躺,将双脚抬高约 15 - 30 度,这样的体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到心脏和大脑,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

如果孩子随身携带了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 EpiPen),应立即按照说明书进行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大腿外侧。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能迅速收缩血管、缓解呼吸道水肿,恢复血压和呼吸。若没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要立刻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在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意识状态等。若孩子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需马上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五、预防大于治疗:为孩子筑起安全防线
虽然儿童过敏性休克来势汹汹,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风险。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过敏史,带孩子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孩子对哪些物质过敏,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孩子接触这些过敏原。比如,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就不能食用含有牛奶成分的食品;对花粉过敏的孩子,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此外,家长和孩子就读的学校、常去的托管机构等相关人员,都应学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正确施救。家中和孩子常活动的场所,也可以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等急救药品和设备。

儿童过敏性休克如同隐藏在生活中的 “隐形杀手”,但只要我们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症状表现,把握黄金抢救时间,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时冷静应对,为孩子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守护他们的安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和努力。

 

(陈晨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SICU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