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 12 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 21 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离世。这个数字背后,不仅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更是无数家庭的破碎。脑卒中,这个看似离我们遥远,实则潜伏在身边的 “健康杀手”,正以惊人的速度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想要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胜出,关键就在于把握黄金抢救时间窗,记住 “中风 120” 口诀。
一、认识脑卒中:潜伏在身边的 “健康杀手”
脑卒中,俗称 “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无论是哪种类型,脑卒中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大脑作为人体的 “司令部”,控制着身体的各种功能,一旦受损,轻则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重则危及生命。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 8.7% 的速度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很多人认为这些疾病离自己很远,或者觉得身体出现一些小症状无关紧要,却不知这些正是脑卒中发出的 “预警信号”。
二、黄金抢救时间窗:与死神赛跑的关键
脑卒中的治疗有一个极其关键的 “黄金时间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 4.5 - 6 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能在发病 6 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更佳。这短短几小时,就像是生命的倒计时,每耽误一分钟,就会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而这些脑细胞一旦死亡,就再也无法再生。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患者因为对脑卒中症状不了解,或者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等送到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溶栓或取栓的黄金时间,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导致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中风 120” 口诀:快速识别脑卒中的 “救命法宝”
“中风 120” 口诀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团队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急性脑卒中快速识别方法,简单易记,能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识别脑卒中,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1”:看 1 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正常人的面部是对称的,当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无力,导致嘴角歪斜、流口水时,就可能是脑卒中的表现。这种面部不对称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患者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旁人很容易观察到。
“2”:查 2 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让患者将两只胳膊平举,保持 10 秒左右,如果一侧胳膊无法抬起或者抬起后迅速下落,就高度提示脑卒中。这是因为脑卒中导致大脑控制肢体运动的神经受损,使一侧肢体的力量减弱。
“0”: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正常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脑卒中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甚至完全无法说话的情况。如果发现身边的人说话变得听不懂,或者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要警惕脑卒中的可能。
当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时,就要立刻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千万不要抱有 “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先观察观察” 的想法,因为脑卒中每分每秒都在进展,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四、争分夺秒:送医途中的注意事项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尤其是不要随意摇晃患者的头部和身体,以免加重出血或缺血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救护车到来后,家属要向医护人员详细描述患者发病的时间、症状表现等情况,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到达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不要因为犹豫或质疑而耽误时间。
五、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脑卒中的生活方式
虽然脑卒中发病急,但它并非不可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首先,要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保持营养均衡。其次,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再者,要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血管的损害。此外,还要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窗短暂而宝贵,“中风 120” 口诀是我们守护生命的重要武器。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这个口诀,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和警惕性。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脑卒中的威胁。当危险来临时,能够迅速识别,果断行动,为生命赢得生机。让我们携手,共同筑起抵御脑卒中的防线,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王晨晨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 脑病科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