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突然呛咳,警惕气管内异物的‘无声警报’!

2023-05-10 08: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们的安全,但有时候,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人措手不及。其中,气管内异物窒息就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紧急情况。当孩子突然呛咳,甚至呼吸困难时,这往往是气管内异物发出的“无声警报”。本文将深入探讨气管内异物对孩子健康的威胁,以及家长应如何识别、预防和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一、气管内异物的危害

气管内异物,顾名思义,是指异物误入气管或支气管内,造成呼吸道阻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类事件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探索。

气管内异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道阻塞:异物进入气管后,会立即引起剧烈的呛咳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肺部感染:如果异物长时间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容易引发肺炎、肺脓肿等严重感染。

心理创伤:经历气管内异物事件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恐惧和痛苦而留下心理阴影,影响日后的行为和情绪。

二、识别气管内异物的“无声警报”

气管内异物的症状因异物的性质、大小和位置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突然呛咳:这是气管内异物最明显的症状,孩子会突然剧烈咳嗽,有时伴有呕吐。

呼吸困难:异物阻塞呼吸道后,孩子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口唇发紫等缺氧症状。

声音改变:异物可能压迫声带或喉部,导致孩子声音嘶哑或发不出声音。

胸痛或腹痛:异物在气管内移动时,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尤其是婴幼儿,他们可能只会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等异常情绪。因此,家长应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识别气管内异物的“无声警报”。

三、预防气管内异物的措施

预防气管内异物,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和监护。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不要边吃边玩,避免在奔跑、嬉戏时吃东西。

监督孩子饮食:确保孩子吃饭时坐姿端正,细嚼慢咽,避免大笑、哭闹或说话。

选择安全玩具:避免给孩子玩小零件多、易拆卸的玩具,以及硬币、纽扣等小物件。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应学习并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以便在孩子发生气管内异物窒息时能够迅速进行急救。

四、应对气管内异物的紧急措施

如果孩子不幸发生气管内异物窒息,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保持冷静: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实施急救: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已经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尝试对孩子进行急救。对于婴幼儿,可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的方法;对于较大的孩子和成人,则可采用腹部冲击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仰卧,以免异物进一步阻塞呼吸道。

五、结语

气管内异物对孩子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就能有效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应对气管内异物的“无声警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王恰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童呼吸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