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习惯,而这些习惯往往伴随着手腕和颈部的不适。当手指出现麻木、疼痛,或是颈部僵硬、疼痛时,人们往往会困惑:这究竟是“鼠标手”(腕管综合征)还是颈椎病?为了帮助您自我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以下提供三个简单的自测动作,但请注意,这些测试仅供参考,确诊仍需专业医生的评估。
一、腕管综合征与颈椎病的区别
腕管综合征(鼠标手)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构成的狭窄通道,正中神经和九根屈指肌腱从中穿过。当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受到压迫时,就会出现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手部功能。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或是频繁进行手腕活动的人群是高发群体。
颈椎病
颈椎病则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症状多样,可涉及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长时间低头工作、不良坐姿、颈椎外伤等因素均可增加颈椎病的风险。
二、三个自测动作判断腕管综合征风险
动作一:屈腕试验(Phalen试验)
方法:双前臂伸直,掌心向下,腕关节屈曲90度,保持此姿势60秒。
观察:若在60秒内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的麻木、疼痛或加重,则提示可能存在腕管综合征。
动作二:叩击试验(Tinel征)
方法:用另一手的拇指轻轻叩击腕管部位(腕横纹中点处),或轻轻压迫腕管部位。
观察:若叩击或压迫后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或放射感,则提示可能存在腕管综合征。
动作三:手指夹纸试验
方法:用拇指和示指努力夹住一张纸片,保持纸片不掉落,持续10秒。
观察:若在10秒内感觉手指无力,纸片掉落,或夹纸过程中出现手指麻木、疼痛,则提示可能存在腕管综合征导致的正中神经受损。
三、注意事项与进一步诊断
虽然上述三个动作有助于初步判断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但并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若自测过程中出现阳性体征,或长期存在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肌电图、超声、MRI等)以明确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预防
正确坐姿: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扭曲颈部。
合理休息:每工作45-6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放松手腕和颈部肌肉。
调整设备:调整电脑、键盘、鼠标的高度和角度,减少手腕和颈部的压力。
使用辅助工具:如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鼠标垫、键盘腕托等。
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等)、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针灸、按摩等)、支具固定等。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腕管松解术。
五、结语
腕管综合征与颈椎病虽症状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式不同。通过简单的自测动作,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腕管综合征的风险。然而,确诊仍需专业医生的评估。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减少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的发生至关重要。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张学良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