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疗观念中,看病、检查往往伴随着疼痛与不适,许多患者因此对诊疗过程心生恐惧,甚至延误病情。如今,舒适化麻醉的出现,开启了无痛诊疗的新时代,让患者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完成各类医疗操作。那么,舒适化麻醉究竟是什么?又适用于哪些诊疗场景呢?本文将为你详细解读。
一、舒适化麻醉:从“能治病”到“舒适治病”的跨越
舒适化麻醉是一种以患者舒适和安全为核心的麻醉理念与技术,它通过运用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在保证医疗操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让患者在无意识、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诊疗过程,诊疗结束后能快速恢复清醒,且无明显不适。
与传统麻醉侧重于满足手术需求不同,舒适化麻醉更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将麻醉技术拓展应用到各类医疗场景中。其实现依赖于精准的麻醉药物剂量控制、先进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以及专业麻醉团队的全程守护。在实施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诊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舒适化体验。
二、舒适化麻醉的核心应用场景
(一)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
胃镜与肠镜检查:胃镜和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检查过程中可能带来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许多患者对此望而却步。舒适化麻醉下的无痛胃肠镜检查,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内进入睡眠状态,整个检查过程中毫无知觉。检查结束后,患者能迅速苏醒,对检查过程无记忆,大大降低了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同时,患者在舒适状态下配合度更高,医生也能更从容、细致地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内镜下治疗:除了检查,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如息肉切除术、黏膜下肿瘤剥离术、止血治疗等也常借助舒适化麻醉。这类治疗操作时间相对较长,且对操作精细度要求高,患者若处于清醒状态,可能因疼痛、紧张导致身体移动,影响治疗效果。舒适化麻醉为内镜下治疗创造了稳定的操作条件,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二)妇产科诊疗领域
人流手术:人工流产手术给女性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还有心理上的恐惧和痛苦。无痛人流通过舒适化麻醉,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手术,避免了术中的疼痛刺激,降低了人流综合征(如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的发生几率,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宫腔镜检查与治疗:宫腔镜用于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病变、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疾病。舒适化麻醉可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检查和手术,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子宫收缩,便于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宫腔内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
分娩镇痛:分娩镇痛是舒适化麻醉在妇产科的重要应用之一。椎管内分娩镇痛通过在腰椎间隙穿刺,注入低浓度的局麻药物和镇痛药,可有效缓解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让产妇在产程中保持清醒,能够自由活动,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分娩,提升了分娩体验,也有助于减少产妇因疼痛导致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创伤。
(三)口腔诊疗场景
许多人对看牙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复杂的牙科治疗如种植牙、牙周手术、牙齿根管治疗等,操作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会让患者产生抗拒情绪,影响治疗效果。舒适化麻醉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可通过吸入笑气、静脉麻醉等方式,使患者在放松、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患者不会因疼痛而躲避操作,医生能更顺利地完成治疗,提高治疗质量,同时也能改善患者对口腔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四)其他诊疗场景
影像学检查:部分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间较长,且检查设备空间相对狭小,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幽闭恐惧症。通过舒适化麻醉,可让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检查,保证检查图像的质量,避免因患者不配合导致的重复检查。
美容整形手术:在美容整形领域,如吸脂手术、面部整形手术等,舒适化麻醉既能满足手术对麻醉深度的要求,又能让患者在舒适、无记忆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过程也更加轻松。
三、舒适化麻醉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尽管舒适化麻醉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诊疗体验,但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考虑因素。专业的麻醉团队会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基础疾病等,排除麻醉禁忌证,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在麻醉实施过程中,先进的监测设备会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于患者而言,术前需如实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和用药史,严格遵循禁食禁水等术前准备要求;术后应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离开,回家后注意休息,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舒适化麻醉的广泛应用,让患者告别了诊疗过程中的痛苦与恐惧,开启了无痛诊疗的新时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舒适化麻醉将在更多医疗场景中发挥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了解舒适化麻醉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患者在就医时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以更好的状态迎接诊疗与康复。
(张克明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