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撑开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心绞痛等症状,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术后若不注意以下6件事,健康很可能功亏一篑。
一、用药不规范:血栓与再狭窄的“隐形炸弹”
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来维持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关键的一环,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一般需要终身服用。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通常需要在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服用一段时间,具体时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支架类型而定。若擅自停药或减量,血小板会重新聚集,在支架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再次堵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除了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可能还需要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等。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降压药和降糖药则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若不按时服药,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支架再狭窄的风险。
二、饮食不节制:血管健康的“甜蜜陷阱”
饮食对心脏支架手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若术后仍不控制饮食,继续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血管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
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加支架再狭窄的可能性。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引起血糖波动,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血脂代谢,加重血管病变。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它们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血糖和血压。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同时,要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体重。
三、运动不合理:心脏的“过度负荷”
适当的运动对心脏支架手术后的患者有益,它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若运动不合理,如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反而会给心脏带来过度负荷,引发危险。
术后早期,患者的身体还比较虚弱,心脏功能需要逐渐恢复。此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这些运动会使心率和血压急剧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一般来说,可以从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若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四、吸烟酗酒:血管的“致命杀手”
吸烟和酗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心脏支架手术后的患者危害更大。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容易形成血栓。同时,吸烟还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对于已经放置了心脏支架的患者来说,吸烟会使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增加数倍。
酒精会影响血脂代谢,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加重心脏损伤。此外,酒精还会与一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必须坚决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要限制饮酒量,最好戒酒。
五、情绪波动大:心脏的“情绪风暴”
情绪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若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
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长期的精神压力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不利于术后的恢复。此外,不良情绪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不按时服药、不遵循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等。
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书、画画、旅游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六、复查不重视:病情变化的“隐形杀手”
定期复查是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若不重视复查,就无法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新发血管病变等问题,导致病情恶化。
一般来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之后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等检查,以明确血管的通畅情况。
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等。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调整药物剂量、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
(张宏领 上蔡县中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