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支架术后,这些“保养秘诀”助你重回健康生活

2025-07-09 15: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支架术后,患者需从饮食、运动、用药、情绪管理、生活习惯调整及定期复查等多方面综合保养,以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并提升生活质量。以下为具体保养策略:

一、合理饮食:为心脏健康筑牢基础

心脏支架术后,饮食调节是保养的关键环节。患者需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高盐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及甜食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不超过3克,以降低高血压风险,减轻心脏负担。

在食物选择上,应优先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如苹果、柚子、葡萄、芹菜、木耳、洋葱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降低血脂、稳定斑块,还能提供丰富的抗氧化物质,保护血管内皮。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深海鱼、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炎症反应。

此外,患者需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食量,以免影响心脏供血和增加心肌耗氧。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油炸熏烤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以减少对心脏的刺激和损伤。

二、适度锻炼:激活心脏活力

适度锻炼是心脏支架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恢复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舒缓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时需注意运动时间和量,避免长时间运动或较大运动量,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刺激。术后早期应限制活动量,随着身体状况的恢复,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以身体耐受为宜。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疲劳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此外,患者还需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遵医嘱服药:守护心脏安全的“护身符”

心脏支架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控制血脂、改善心脏功能。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需坚持服用至少1年,以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需长期服用以控制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还需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达标。患者务必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私自减量或增量,也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造成冠脉再次狭窄、阻塞。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调整用药方案。如出现牙龈异常出血、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四、情绪调理:保持平和心态,远离“心灵风暴”

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心脏支架术后,患者需增强对情绪不良影响的认识,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和调理。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此外,患者还需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心脏康复。

五、戒烟限酒:远离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吸烟和饮酒是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吸烟会严重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必须坚决戒烟,以减少对心脏的刺激和损伤。同时,饮酒会干扰血脂代谢、影响心脏功能,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最好戒酒。

六、关注身体症状:及时捕捉心脏健康的“预警信号”

心脏支架术后,患者需学会自我监测身体症状,如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频繁发作,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并尽快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缺血或支架内再狭窄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有助于避免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七、定期复查: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定期复查是心脏支架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术后第一年是再狭窄的高发期,患者需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术后半年、一年进行冠脉复查,每3个月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支架通畅情况及药物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心脏健康。

(吴云 息县中心医院 急诊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