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妇科肿瘤的隐藏副本,筛查攻略大揭秘

2024-04-16 11: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女性健康的“游戏世界”里,妇科肿瘤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大BOSS”,悄无声息地积攒着破坏力。从宫颈癌到卵巢癌,这些疾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察觉不对劲时,可能已经到了难以应对的阶段。别担心!妇科医生化身“通关向导”,带你解锁妇科肿瘤筛查的正确姿势,把这些隐藏副本一一攻克,守护女性健康“高地”!

一、妇科肿瘤:健康路上的“隐藏危机”

妇科肿瘤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主力军”。它们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神秘刺客”,初期往往悄无声息,不疼不痒,等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

以卵巢癌为例,由于卵巢深藏在盆腔深处,早期几乎没有特异性症状,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虽然相对“高调”一些,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容易和其他妇科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所以,掌握科学的筛查方法,主动出击,才是对抗妇科肿瘤的关键。

二、三大妇科肿瘤“BOSS”的特点

(一)宫颈癌:最“高调”的“危险分子”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虽然它来势汹汹,但早期症状相对明显,堪称妇科肿瘤里的“高调分子”。常见症状包括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且伴有异味、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增多等。

幸运的是,从正常宫颈细胞发展成宫颈癌,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只要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宫颈的癌前病变,就能将宫颈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子宫内膜癌:悄无声息的“温柔陷阱”

子宫内膜癌喜欢“盯上”绝经后的女性,它的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和宫颈癌相比,子宫内膜癌更加“狡猾”,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只是出现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容易被误认为是更年期的正常现象。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排液、腹痛等症状,但此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子宫内膜癌就像一个“温柔陷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

(三)卵巢癌:深藏不露的“隐形杀手”

卵巢癌堪称妇科肿瘤里的“终极BOSS”,它深藏在盆腔深处,位置隐蔽,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患者感觉到腹胀、腹痛、腹部包块时,肿瘤可能已经长得很大,并且发生了转移。

此外,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后容易复发,预后较差。正因为它的“隐形属性”,卵巢癌的早期筛查难度较大,需要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才能提高检出率。

三、妇科肿瘤筛查“通关秘籍”

(一)宫颈癌筛查:“步步为营”的防御战

1.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这是宫颈癌筛查的“基础关卡”。医生用特制的小刷子在宫颈表面轻轻刮取细胞,然后将细胞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细胞。TCT检查能发现大部分宫颈病变,就像给宫颈做了一次“大扫除”,把可疑细胞“揪”出来。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1岁开始进行TCT检查,21-29岁每3年检查一次。

2.HPV检测:HPV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进阶关卡”。通过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病毒,评估患宫颈癌的风险。如果检测出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16、18型,需要进一步检查。30-65岁的女性,可以选择每5年进行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测;也可以每3年单独进行一次TCT检查。

3.阴道镜检查:如果TCT或HPV检测结果异常,医生会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这就像给宫颈来了一次“高清特写”,在放大数倍的视野下,医生能更清楚地观察宫颈病变,必要时还会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二)子宫内膜癌筛查:“精准狙击”的侦查战

1.妇科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常用武器”。通过超声,医生能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增厚或肿物。绝经后女性如果出现阴道出血,首先要进行超声检查,看看子宫内膜是否有问题。

2.诊断性刮宫: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异常,或者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就需要进行诊断性刮宫。这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医生用器械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癌变。不过,诊断性刮宫属于有创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

3.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就像给子宫内部来了一次“实地考察”。医生将宫腔镜通过阴道插入子宫,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能发现微小的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相比,宫腔镜检查更加精准,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三)卵巢癌筛查:“多重火力”的围剿战

1.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是卵巢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不过它的特异性不高,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所以,单独检测CA125意义不大,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HE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能提高卵巢癌的检出率。

2.妇科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发现卵巢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有无肿物。如果发现卵巢肿物,医生会根据肿物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等,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不过,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卵巢癌的敏感性较低,容易漏诊。

3.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肿物,MRI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它就像一台“高清摄像机”,能清晰显示肿物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医生判断肿物的性质,制定治疗方案。

4.基因检测: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进行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检测非常重要。如果检测出基因突变,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要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卵巢切除。

四、不同人群的筛查“专属方案”

(一)普通女性:定期“打卡”保平安

没有高危因素的普通女性,从有性生活开始,就要重视妇科肿瘤筛查。21-29岁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65岁每5年进行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测,或者每3年单独进行一次TCT检查。同时,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关注子宫和卵巢的健康。

(二)高危人群:加强“防御”早发现

1.宫颈癌高危人群:包括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16岁)、长期口服避孕药、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这类人群除了定期进行TCT和HPV检测,还需要缩短筛查间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雌激素的女性,以及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人群。这些人需要从35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3.卵巢癌高危人群: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建议从30-35岁开始,进行CA125、HE4检测和妇科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卵巢切除。

妇科肿瘤虽然可怕,但只要掌握科学的筛查方法,定期检查,就能在疾病的早期发现“蛛丝马迹”,及时治疗。别让这些隐藏副本成为健康的“绊脚石”,从现在开始,按照这份筛查攻略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毕竟,在女性健康这场“游戏”里,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顺利通关,笑到最后!

(尚新丽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妇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