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子宫内膜“离家出走“?异位症真相大起底

2024-10-08 11: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女性的身体里,子宫内膜本该是子宫里“安分守己”的“常住居民”,每月按时“装修”(脱落形成月经)。可总有一些“叛逆分子”,非要离家出走,跑到盆腔、卵巢甚至肺部“安营扎寨”,引发一系列让人苦不堪言的症状。这就是妇科常见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今天就跟着妇科医生,一起揭开这个疾病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些“离家出走”的内膜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一、子宫内膜:子宫里的“勤劳小蜜蜂”

想要搞懂子宫内膜异位症,得先认识一下子宫内膜这位“主角”。它就像子宫里的“勤劳小蜜蜂”,每个月都在为迎接新生命做准备。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指挥”下,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变得柔软又肥沃,打造出一个舒适的“小窝”,等待受精卵着床。

如果没有受精卵光顾,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就会“伤心”脱落,随着血液流出体外,这就是月经。正常情况下,内膜在子宫里按部就班地循环工作,一切都井然有序。可一旦出了岔子,这些内膜细胞“离家出走”,麻烦就大了!

二、内膜“离家出走”的三大“作案手法”

(一)经血逆流:最常见的“逃跑路线”

月经期间,子宫收缩本应让经血乖乖从阴道排出。但有些女性的子宫位置异常(比如后倾),或者输卵管开口方向不对,经血就可能顺着输卵管逆流进盆腔。这些逆流的经血里,带着不少“不安分”的子宫内膜细胞,它们就像“漂流的种子”,一旦在盆腔、卵巢、直肠等地方“着陆”,就开始生根发芽,长出新的内膜组织。

想象一下,这些异位的内膜细胞还保留着“老本行”的习性,每个月跟着激素变化“装修房子”,但脱落的经血没地方排出,只能在局部堆积,形成一个个充满陈旧血液的“巧克力囊肿”(因为颜色像巧克力得名),引发疼痛和其他问题。

(二)医源性种植:手术留下的“隐患”

一些妇科手术,比如剖宫产、人工流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会不小心把子宫内膜细胞带到手术切口或其他部位。就像装修时不小心把种子洒在了不该长的地方,这些细胞一旦找到合适的环境,就会开始“野蛮生长”。

比如剖宫产手术,子宫内膜细胞可能种植在腹部切口的瘢痕处,每次来月经时,瘢痕部位就会出现疼痛、包块,甚至局部出血,让患者苦不堪言。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在做手术时,会格外小心,尽量避免内膜细胞“乱跑”。

(三)血液淋巴转移:“搭便车”的狡猾分子

极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细胞会“搭”上血液或淋巴循环的“便车”,跑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肺部、胸膜、四肢等。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往往十分诡异。有的患者会在经期出现咳血、胸痛,有的会在腿部出现周期性疼痛、肿胀,很难第一时间联想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作怪。这些“长途跋涉”的内膜细胞,堪称最狡猾的“离家出走者”。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花式折磨”

(一)疼痛:如影随形的“噩梦”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堪称患者的“噩梦”。这种疼痛和普通的痛经可不一样,它通常从月经前1-2天开始,月经第一天最为剧烈,之后逐渐减轻,但整个经期都可能隐隐作痛。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还可能放射到会阴、肛门、大腿部位。

更折磨人的是,疼痛不仅限于经期。有些患者平时也会感到下腹部坠胀、性交疼痛,甚至排尿、排便时也会疼痛。想象一下,连正常的生活起居都伴随着疼痛,这日子该有多难熬!而且,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越来越严重,止痛药都难以缓解。

(二)不孕:难以言说的“遗憾”

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元凶”之一。一方面,异位的内膜组织会破坏盆腔环境,让输卵管粘连、扭曲,影响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另一方面,这些异常的内膜细胞会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降低受孕几率。

据统计,约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不孕问题。对很多渴望当妈妈的女性来说,这个疾病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三)其他“奇葩”症状

除了疼痛和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能引发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症状。长在膀胱的异位内膜,会导致经期尿频、尿急、尿痛;长在肠道的,则可能出现经期腹泻、腹痛、便血;如果异位到肺部,甚至会在经期出现咳血。这些“奇葩”症状,常常让患者和医生“摸不着头脑”,误诊率也相对较高。

四、妇科医生的“破案神器”

(一)妇科检查:初步“侦察”

医生通过妇科检查,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检查时,医生会用手触摸子宫、附件及盆腔,查看是否有触痛结节、包块。如果摸到像“小石子”一样的结节,而且按压时患者感到明显疼痛,就要高度怀疑内膜异位的可能。不过,妇科检查只能发现比较明显的病灶,对于位置较深或较小的病变,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透视眼”看真相

1.超声检查: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像给盆腔做了一次“拍照”。它能清晰看到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还能发现盆腔内的其他异常包块。超声检查简单、无创、价格便宜,是筛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武器”。

2.磁共振成像(MRI):如果超声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者怀疑病灶位置较深,医生会建议做MRI。MRI就像一台“高清摄像机”,能从多个角度清晰显示盆腔内的组织结构,准确判断异位病灶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三)腹腔镜检查:确诊的“金标准”

对于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他检查无法确诊的患者,腹腔镜检查是“终极手段”。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医生在患者腹部开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在腹腔镜下,异位的内膜病灶一目了然,医生还可以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说,腹腔镜检查就是妇科医生的“火眼金睛”,能准确揪出隐藏的内膜异位病灶。

五、对付内膜“叛军”的“作战方案”

(一)药物治疗:“温柔围剿”

1.短效避孕药:这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能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排卵,让子宫内膜变薄,减少异位内膜的出血,从而缓解疼痛。就像给异位的内膜“断粮”,让它们无法“装修房子”。短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服用,虽然不能根治疾病,但能有效控制症状,适合症状较轻、有避孕需求的患者。

2.GnRHa类药物:这类药物堪称“强力武器”,能大幅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让异位的内膜组织“萎缩休眠”,就像把它们冻起来。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一般使用3-6个月,适合病情较重、手术前缩小病灶的患者。

3.孕激素类药物:通过模拟孕期的激素环境,让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进而萎缩、退化。就像给内膜细胞“洗脑”,让它们以为进入了孕期,停止“捣乱”。

(二)手术治疗:“直接强攻”

1.保守性手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医生会尽量保留子宫和卵巢,只切除异位的内膜病灶,分离粘连组织。这就像一场“精准拆除”手术,既要消灭“叛军”,又要保护好重要器官。术后配合药物治疗,能提高受孕几率,但复发率相对较高。

2.半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和病灶,但保留卵巢。这种手术适合无生育需求、病情较重的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风险。不过,切除子宫后,患者会失去生育能力,还可能出现一些更年期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

3.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双侧卵巢和所有病灶,适用于年龄较大、病情严重、药物和保守手术无效的患者。做完这个手术,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大幅下降,患者需要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以缓解更年期症状。

(三)生活调理:“后勤保障”

除了治疗,日常生活中的调理也很重要。患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经期,避免吃生冷、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疼痛;适当运动,如瑜伽、散步,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盆腔充血;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会影响激素水平,加重病情。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给身体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麻烦,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位女性都能了解这个疾病,不再被内膜“叛军”折磨。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别犹豫,赶紧找妇科医生“搬救兵”,把这些“离家出走”的内膜细胞收拾得服服帖帖!

(尚新丽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妇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