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疼痛管理的“江湖”里,腹部手术后的疼痛堪称“难缠的恶霸”。每当患者想翻身、咳嗽,甚至轻轻呼吸时,肚子就像被点燃的鞭炮,疼得人龇牙咧嘴。别慌!麻醉科医生手握的“秘密武器”——腹横肌阻滞,能像给肚子按下“静音键”,瞬间让疼痛“熄火”。这项神奇的操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今天就跟着麻醉科医生一探究竟!
一、认识腹横肌阻滞:疼痛管理界的“精准狙击手”
咱们的腹部就像一座“城堡”,由多层肌肉和组织“搭建”而成,其中腹横肌是“城堡”的重要“防御墙”之一。它位于腹部深层,像一条宽宽的“弹力带”,横向环绕在肚子上,不仅帮忙维持身体姿势,还能保护腹腔内的器官。而腹横肌阻滞,简单来说,就是把麻醉药物精准地注射到腹横肌平面(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间隙)产生镇痛效应的腹壁神经阻滞技术。阻断腹部的疼痛信号传递,堪称疼痛管理界的“精准狙击手”。
和全身麻醉“让人沉睡”、椎管内麻醉“控制脊柱神经”不同,腹横肌阻滞属于区域神经阻滞的一种,它只作用于腹部局部,就像给疼痛信号专门设了个“路障”,让疼痛无法从手术伤口传递到大脑,却不影响患者的意识、呼吸等其他身体功能,既能有效止痛,又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堪称一举两得。
二、腹横肌阻滞的“神操作”现场:一针下去,疼痛退散!
(一)操作前准备:严谨细致的“战前筹备”
在实施腹横肌阻滞前,麻醉科医生会像严谨的指挥官一样,进行全方位的准备。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比如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对麻醉药物过敏等情况。因为穿刺操作可能会引起出血,如果患者凝血功能不好,就需要谨慎评估;而过敏体质的患者,更要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接着,医生会用超声设备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就像给腹部做个“透视”,清晰地看到腹横肌、腹内斜肌、皮下组织等结构,找到最佳的穿刺位置。这一步至关重要,就像狙击手瞄准目标,只有找准位置,才能保证药物精准送达“战场”。同时,医生还会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毕竟要在肚子上打针,换谁都会有点小忐忑!
(二)操作过程:超声引导下的“精准打击”
一切准备就绪,就进入了关键的操作环节。患者需要侧躺或平躺在床上,充分暴露腹部皮肤。医生先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战场”干净无菌,然后铺上无菌巾,只露出小小的穿刺区域,就像给腹部围了个“小帐篷”。
接下来,医生一手拿着超声探头,眼睛盯着屏幕上的图像,实时观察腹部肌肉和神经的位置;另一手拿着细细的穿刺针,沿着超声引导的方向,像“穿针引线”一样,小心翼翼地穿过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最终到达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间隙。这个过程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稍有偏差,药物就无法准确到达“目的地”。
当穿刺针到达正确位置后,医生会先注射少量麻醉药物,观察药物在间隙内的扩散情况,确认位置无误后,再将剩余的药物缓慢注入。整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感,但不会有明显的疼痛。随着药物注入,就像给疼痛信号的“电线”剪断了,腹部的疼痛逐渐减轻,“静音键”正式生效!
(三)麻醉起效:疼痛信号的“沉默时刻”
麻醉药物注入后,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卫士”,迅速“包围”周围的神经纤维。它们会阻止神经细胞产生和传导电信号,让疼痛信号无法从手术伤口传递到大脑。一般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患者就能感觉到腹部的疼痛明显减轻,原本疼得不敢翻身,现在可以小心翼翼地调整姿势了;咳嗽时,肚子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抗议”得厉害。
而且,腹横肌阻滞的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使用的药物不同,一般能维持6-24小时。这就意味着,在术后这段关键的恢复时间里,患者不用一直被疼痛折磨,可以更舒适地休息,也能更早地进行康复活动,比如下床走动,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三、腹横肌阻滞的“高光时刻”:这些场景它最“给力”
(一)腹部手术的“最佳拍档”
无论是剖宫产、阑尾切除,还是胃肠手术,腹横肌阻滞都是医生的“得力助手”。以剖宫产为例,妈妈们经历了分娩的辛苦,还要承受腹部伤口的疼痛,简直“雪上加霜”。而腹横肌阻滞能在术后有效缓解伤口疼痛,让妈妈们能更轻松地翻身、喂奶、照顾宝宝。有了它,妈妈们不用强忍着剧痛抱孩子,也能更好地享受和宝宝相处的温馨时光。
对于胃肠手术患者来说,术后疼痛会影响呼吸和咳嗽排痰,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腹横肌阻滞减轻疼痛后,患者可以更顺畅地呼吸、咳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速康复进程。它就像给患者的术后恢复之路铺上了“平坦大道”,让患者少受很多罪。
(二)慢性腹痛的“救星”
除了术后止痛,腹横肌阻滞还能“跨界”帮助慢性腹痛患者。比如,一些患有顽固性慢性腹痛的患者,长期被疼痛折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通过腹横肌阻滞,可以阻断腹部的疼痛信号,缓解疼痛症状。虽然它不能根治病因,但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让他们的生活重新“有了盼头”。就像在黑暗的日子里点亮一盏灯,给患者带来一丝希望和安慰。
(三)减少全身用药的“绿色方案”
传统的术后止痛,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哌替啶等。这些药物虽然止痛效果好,但副作用也不少,容易引起恶心、呕吐、便秘,甚至成瘾等问题。而腹横肌阻滞作为一种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只作用于局部,能大大减少全身麻醉药物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这就好比给身体来了一场“绿色革命”,既能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又能降低药物副作用,让患者术后恢复得更快、更舒适。对于一些肝肾功能不好、不能耐受大量药物的患者来说,腹横肌阻滞更是“救命稻草”,为他们的康复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
四、腹横肌阻滞那些“小疑惑”:答案全在这里!
(一)操作过程安全吗?
在专业麻醉科医生的操作下,腹横肌阻滞是非常安全的!现在有超声设备的“精准导航”,医生能清楚地看到穿刺针的位置和周围的组织结构,避开血管、肠道等重要器官,大大降低了损伤风险。而且,使用的穿刺针很细,就像平时打针用的针头,对身体的创伤很小。只要患者配合医生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基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二)会有副作用吗?
和其他麻醉方式相比,腹横肌阻滞的副作用很少。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血肿,这是因为穿刺时损伤了小血管,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过几天就能自行吸收。还有些患者可能会感觉腹部皮肤轻微麻木,这是麻醉药物作用的正常现象,随着药物代谢,麻木感也会逐渐消失,不会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三)所有人都适合吗?
虽然腹横肌阻滞好处多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穿刺部位有感染的患者,为了避免感染扩散,不能进行这项操作;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也不适合;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自然也在禁忌之列。所以,在进行腹横肌阻滞前,医生会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安全有效。
腹横肌阻滞就像麻醉科医生手中的“神奇魔杖”,轻轻一挥,就能给肚子按下“静音键”,让疼痛“偃旗息鼓”。从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到慢性腹痛的缓解,它用精准的技术和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舒适和希望。下次再遇到腹部疼痛相关的问题,别忘了还有这么一项“神操作”,能帮你轻松摆脱疼痛困扰,享受无“痛”的生活!
(邓群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