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的“惊险战场”上,疼痛堪称最令人恐惧的“拦路虎”。不过别慌!麻醉科医生有个“秘密武器”——椎管内麻醉,只需“一针下去”,就能让手术酸痛瞬间“退退退”!这个听起来神秘的麻醉方式,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今天就跟着麻醉科医生一起,揭开椎管内麻醉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如何成为手术患者的“救星”!
一、认识椎管内麻醉:麻醉界的“精准打击”
在人体的脊柱里,藏着一条“生命通道”——椎管,里面包裹着至关重要的脊髓和神经。椎管内麻醉,顾名思义,就是将麻醉药物精准“投递”到椎管内,阻断神经信号传递,让手术部位暂时失去痛觉。这就好比给神经信号的“高速公路”设置路障,让疼痛信号无法传递到大脑,从而实现麻醉效果。
和全身麻醉“让人沉睡”不同,椎管内麻醉更像是“局部控制”,患者在术中保持清醒,只是感觉不到手术部位的疼痛。它又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常说的“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以及两者结合的腰硬联合阻滞,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能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灵活选择。
二、椎管内麻醉的“工作现场”:小小一针如何发挥大作用?
(一)麻醉前准备:严谨细致的“战前部署”
在实施椎管内麻醉前,麻醉科医生会像“作战指挥官”一样,进行严谨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脊柱疾病等,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影响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比如,脊柱畸形的患者,穿刺难度会大大增加,需要医生更加谨慎操作。
接着,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椎管内麻醉。同时,还会向患者解释麻醉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这就像给患者吃了颗“定心丸”,让大家在手术前能安心配合。
(二)麻醉操作过程:精准如“穿针引线”
准备就绪后,就进入了关键的麻醉操作环节。患者需要侧躺在手术台上,像虾米一样把身体蜷起来,尽量让脊柱的间隙张开。这个姿势虽然有点“别扭”,但能帮助医生更顺利地进行穿刺。
1.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医生会先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然后注射局部麻醉药,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接着,用一根细细的穿刺针,像“穿针引线”一样,小心翼翼地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最后到达蛛网膜下腔。这个过程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稍有偏差就可能失败。当穿刺针到达正确位置后,医生会注入适量的麻醉药物,这些药物会迅速与脑脊液混合,随着脑脊液扩散,阻断相应节段的神经传导,几分钟内就能产生麻醉效果。
2.硬膜外阻滞:穿刺过程和腰麻类似,但穿刺针不需要进入蛛网膜下腔,而是停留在硬膜外腔。医生会先试探性地注入少量麻醉药物,确认位置准确后,再根据手术需要,分次注入适量的药物。硬膜外阻滞的麻醉范围和效果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来控制,更加灵活。
3.腰硬联合阻滞: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先进行腰麻,快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开始;再通过硬膜外腔留置导管,在手术时间较长时,可以随时追加药物,维持麻醉效果。
(三)麻醉起效:阻断疼痛信号的“神奇时刻”
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后,就像一群“小卫士”,迅速“包围”周围的神经。它们会阻止神经细胞产生和传导电信号,让疼痛信号无法从手术部位传递到大脑。患者会感觉手术部位的皮肤逐渐变得麻木,接着是肌肉失去力量,无法自主活动。从脚趾头开始,这种麻木感会逐渐向上蔓延,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麻醉平面会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比如,下肢手术时,麻醉平面一般控制在肚脐以下;剖宫产手术,麻醉平面会更高一些,达到胸部下方。当患者感觉手术部位不再有疼痛,只剩下轻微的触感时,就说明麻醉起效了,手术可以正式开始!
三、椎管内麻醉的“独家优势”:为什么医生和患者都爱它?
(一)精准麻醉,减少全身影响
相比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只作用于局部神经,对患者的全身影响较小。患者在术中保持清醒,呼吸、循环等重要生理功能基本不受干扰。这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大大降低了麻醉风险。就像只修理汽车的某个零件,而不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转,安全性更高。
(二)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少
因为对身体的干扰小,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全身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还需要一段时间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手术结束后只要麻醉效果逐渐消退,就能较快恢复饮食和活动。很多接受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当天就能在床上活动下肢,减少了卧床时间,降低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三)灵活调整,满足不同需求
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多样,而且可以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反应灵活调整。如果手术时间延长,通过硬膜外导管追加药物就能维持麻醉效果;如果麻醉效果不理想,也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种灵活性让它适用于多种手术,从下肢骨折手术、剖宫产,到下腹部的胃肠手术,都能“大显身手”。
四、椎管内麻醉的“小插曲”:这些问题不用慌
(一)穿刺时的不适感:短暂的“小考验”
在穿刺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酸胀、刺痛,这是正常现象。就像打针时会有点疼一样,这种不适感是暂时的。医生会一边操作,一边和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而且,为了减轻疼痛,医生会先注射局部麻醉药,大部分患者都能轻松耐受。
(二)麻醉后的腰痛:常见但可缓解
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腰痛,这可能是因为穿刺对腰部组织造成了轻微损伤,或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引起的。不过别担心,这种腰痛一般比较轻微,而且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术后可以通过适当休息、局部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大多数患者在几周内就能恢复正常,不会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三)低血压等并发症:严密监测有保障
椎管内麻醉可能会引起低血压,这是因为麻醉药物使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不过,麻醉科医生会在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血压下降,会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快输液速度、使用升压药物等,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在医生的精心守护下,这些并发症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五、椎管内麻醉那些事儿:患者关心的常见问题解答
1.椎管内麻醉会影响记忆力吗?:不会!椎管内麻醉药物只作用于局部神经,不会进入大脑,也不会对记忆力产生影响。很多患者术后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手术应激、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和麻醉本身无关。
2.打了椎管内麻醉还能感觉到手术操作吗?: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但可能会感觉到医生的操作,比如牵拉、压迫等。这是因为麻醉只阻断了痛觉神经,触觉、压力觉等其他感觉神经可能仍然有部分功能。不过,这些感觉不会带来痛苦,患者不用过于担心。
3.椎管内麻醉后多久能恢复正常活动?:一般来说,麻醉效果消退后,患者就能逐渐恢复下肢活动。腰麻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通常2-4小时后麻醉效果开始消退;硬膜外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如果术中没有持续追加药物,4-6小时后也会逐渐恢复。具体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椎管内麻醉就像手术中的“魔法一针”,用精准的技术和独特的优势,帮助患者告别手术酸痛,安全度过手术难关。下次再面对手术,了解了椎管内麻醉的这些“秘密”,是不是心里踏实多了?有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轻松迎接手术,向健康出发!
(姜晶晶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