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血管病突然"搞偷袭"?这些早期信号快记牢

2024-10-11 16: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的“生命网络”里,脑血管堪称最忙碌的“运输专线”,日夜不停地为大脑输送氧气和营养。可当这条“专线”突发状况,脑血管病就像藏在暗处的“偷袭者”,冷不丁给健康来一记“暴击”。有人一觉醒来嘴歪眼斜,有人突然手脚不听使唤……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状况,其实早有“预警信号”。神经内科医生化身“情报员”,带你识破脑血管病的“偷袭套路”!

一、脑血管:大脑的“生命线运输队”

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却消耗着全身20%的氧气和能量,而这一切都依赖脑血管这个“生命线运输队”。脑血管就像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心脏出发的动脉血管,像主干道一样延伸到大脑各处,再分支成无数毛细血管,将氧气、葡萄糖等“物资”精准送达每个神经细胞。

与此同时,静脉血管组成“返程路线”,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垃圾”运走。这套精密的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比如血管堵塞、破裂,大脑就会陷入“断粮危机”或“洪水泛滥”,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常见的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哪一种,都可能给身体带来巨大伤害。

二、脑血管病的“偷袭手段”:无声的健康杀手

(一)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堵成停车场”

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死,堪称脑血管病里的“头号偷袭者”。它的作案手法很简单——血管堵塞。就像城市主干道突然发生严重车祸,后面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大脑的“运输专线”被血栓、斑块等“障碍物”堵住后,下游的脑组织得不到氧气和营养,几分钟内就会开始“罢工”。

这些“障碍物”从哪来?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会让血管壁变得粗糙,胆固醇、血小板等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斑块;房颤患者心脏里的血栓脱落,也可能顺着血流跑到脑血管“捣乱”。一旦堵塞发生,轻则导致肢体麻木、言语不清,重则造成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二)出血性脑卒中:血管“爆裂现场”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像脑血管突然“爆裂”。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长期的血压波动会让血管壁变得脆弱,像老化的水管一样容易破裂;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动脉瘤就像血管壁上鼓起的“小气球”,一旦破裂,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发剧烈头痛。

无论是哪种出血,都相当于在大脑里引发了一场“洪水”。血液压迫周围脑组织,破坏正常的神经功能,患者可能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三、早期信号大揭秘:识破“偷袭者”的伪装

(一)面部异常:表情“失控”的警报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突然面部不对称,一侧嘴角歪斜,就像“脸部肌肉突然罢工”,要立刻警惕。正常情况下,我们能轻松做出微笑、皱眉等表情,但脑血管病发作时,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经可能受损,导致一侧面部无法正常活动,喝水时还会漏水,吃饭时食物残渣总留在嘴角一侧。这种面部异常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千万不能忽视。

(二)肢体麻木无力:手脚“闹罢工”

突然感觉一侧手脚麻木、无力,拿不住东西,甚至走路时突然腿软摔倒,也是危险信号。比如端着水杯时,手突然没力气,杯子“啪”地掉在地上;走路时一条腿像灌了铅,拖拖拉拉迈不开步。这是因为大脑控制肢体运动的区域供血不足或受损,无法正常发送“行动指令”,导致肢体“罢工”。

(三)言语不清:舌头“打结”的危机

说话突然变得含糊不清,像舌头打了结,别人怎么也听不懂在说什么;或者理解能力下降,听不懂别人的话,这同样是脑血管病的预警。大脑中的语言中枢负责说话和理解语言,一旦这个区域的血管出问题,语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说话困难、词不达意,甚至完全失语。

(四)头晕头痛:脑袋里的“危险信号弹”

突然出现严重的头晕,感觉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或者原本没有头痛的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像被大锤猛击,还伴有恶心、呕吐,这些都可能是脑血管病的“信号弹”。头晕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而剧烈头痛在出血性脑卒中时更为常见,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刺激脑膜的结果。

(五)视力模糊:眼睛发来的“求救信号”

眼前突然发黑,短暂性失明,或者看东西模糊不清、重影,也要小心。视网膜是大脑的“延伸”,其血液供应来自脑血管。当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影响到眼部的血液供应时,就会出现视力问题。比如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前,可能会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又恢复正常,这是脑血管发出的“紧急预警”。

四、高危人群注意:这些人更容易被“盯上”

1.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居高不下,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冲击,就像用高压水枪不断冲刷水管,导致血管壁变薄、变脆,容易形成斑块或破裂。高血压患者患脑血管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是妥妥的“高危人群”。

2.高血脂人群: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过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破裂,就可能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

3.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让血管变得脆弱、狭窄,同时还会影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4倍。

4.吸烟酗酒者: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酒精则会升高血压、影响凝血功能。长期吸烟酗酒,相当于主动给脑血管病“递上邀请函”。

5.肥胖人群: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引发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问题,进而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体重超标越多,危险越大。

6.有家族病史者: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过脑血管病,那么自身患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需要格外注意。

五、发现信号怎么办?争分夺秒“反偷袭”

一旦发现上述早期信号,必须争分夺秒采取行动。记住“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神经细胞死亡,影响后续恢复。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拨打120,不要自行前往医院,以免路上耽误时间或出现意外。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2.记录发病时间:准确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这对医生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比如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6小时内,若符合条件,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大大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3.保持冷静:患者和家属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慌乱。过度紧张可能会让患者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安抚患者情绪,等待专业救援。

脑血管病的“偷袭”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掌握早期信号,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就能最大程度减少伤害。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更要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防御”脑血管病的侵袭。别让这个健康“偷袭者”有机可乘,从现在开始,守护好大脑的“生命线运输队”!

(高兰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