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门”坏了怎么办?……浅谈心脏瓣膜的修复/置换技术

2025-02-09 15: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被誉为人体的“发动机”,它通过有节律的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为各个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心脏瓣膜,则像是这台发动机中的“心门”,确保血液在心脏内单向流动,防止血液回流,从而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然而,当这些“心门”出现故障时,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当心脏瓣膜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这就涉及到了心脏瓣膜的修复与置换技术。

一、心脏瓣膜病变的概述

心脏瓣膜病变是指心脏瓣膜在结构或功能上出现异常,导致瓣膜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这种病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退行性变、感染等。瓣膜病变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二、心脏瓣膜的修复技术

心脏瓣膜的修复技术,旨在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而无需替换瓣膜本身。这种方法适用于瓣膜损伤较轻、瓣膜组织仍有较好弹性的情况。

外科手术修复 

腱索移植或短缩 :通过移植或调整腱索的长度,恢复瓣叶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瓣叶成形 :切除病变的瓣叶组织,通过缝合或植入人工材料,重塑瓣叶形态,使其能够紧密关闭。

瓣环环缩 :采用弹性成形环或人工环,缩小瓣环直径,增强瓣膜的关闭能力。

介入治疗 

经导管瓣膜修复 :通过血管插入导管,将修复装置送至病变瓣膜处,进行瓣膜的夹合、缝合或扩张等操作,以恢复瓣膜功能。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弱或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心脏瓣膜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保留了患者自身的瓣膜,术后无需终生抗凝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瓣膜修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

三、心脏瓣膜的置换技术

当心脏瓣膜病变严重,无法通过修复恢复功能时,就需要考虑进行瓣膜置换术。瓣膜置换术是将病变的瓣膜完全切除,替换为人工瓣膜。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

机械瓣 

优点 :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理论上可永久使用。

缺点 :需要终生抗凝治疗,有噪音,可能发生机械故障等。

生物瓣 

优点 :无需终生抗凝治疗,无噪音,血流动力学性能更接近人体自然瓣膜。

缺点 :使用寿命有限,一般为10-20年,之后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更换瓣膜。

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病变、无法修复的情况。手术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预后。然而,术后需要长期监测和药物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四、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技术的选择

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技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变程度、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年轻患者或瓣膜病变较轻的情况,应优先考虑瓣膜修复技术,以保留自身瓣膜的功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对于老年患者或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的情况,则应选择瓣膜置换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因此,在选择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技术时,患者应充分了解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五、结语

心脏瓣膜病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通过心脏瓣膜的修复与置换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风险。因此,在面对心脏瓣膜病变时,我们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重要因素。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守护生命的“心门”。

(轩继中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