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糖、血脂总超标?生化检验如何为心血管健康 “把关”

2024-06-19 17: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血糖、血脂超标更是许多人面临的健康困扰。你是否想过,这些指标与心血管健康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生化检验又如何在其中为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把关” 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其中的奥秘。

血脂:心血管健康的 “晴雨表”
血脂,这个看似陌生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其实包含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等重要成分。它们就像血管中的 “居民”,各自有着不同的 “性格” 和 “行为”。

总胆固醇升高,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就像一个 “捣乱分子”,会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同样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脱不了干系,过多的甘油三酯会使血液变得黏稠,流动不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是被称为 “坏胆固醇”,它一旦升高,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堵塞,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便可能接踵而至。与之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 “好胆固醇”,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像 “清洁工” 一样,将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比如,60 岁的张大爷,平时爱吃肥肉、油炸食品,很少运动。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医生告知他,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大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增加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张大爷的血脂指标逐渐改善,心血管健康也得到了一定保障。

血糖:心血管的 “隐形杀手”
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心血管健康方面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就像一个 “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损害着血管内皮细胞。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化血红蛋白则能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控制情况意义重大。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说明患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不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5 岁的李女士,患有糖尿病多年,但一直没有严格控制饮食和规律用药。体检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超标,同时还伴有心血管方面的不适。经过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加强血糖管理,李女士的心血管症状也有所缓解。这充分说明,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心肌酶谱:心血管疾病的 “信号灯”
当心血管出现问题时,心肌酶谱会像 “信号灯” 一样发出警示。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 - MB)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生时会升高。肌红蛋白在心肌损伤早期就可能升高,不过它的特异性不高。而心肌肌钙蛋白(cTn),包括 cTnI 和 cTnT,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往往提示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医生可以据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肝肾功能:心血管健康的 “后盾”
肝肾功能与心血管健康也有着紧密联系。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肝脏疾病,影响心血管药物的代谢。肾脏是排泄器官,肾功能指标如肌酐(Cr)、尿素氮(BUN)等可反映肾脏功能。肾脏疾病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因此,保持肝肾功能正常,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起着重要的 “后盾” 作用。

生化检验中的各项指标,从血脂、血糖到心肌酶谱,再到肝肾功能指标,共同为心血管健康编织了一张严密的 “防护网”。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所以,定期进行生化检验,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举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生化检验,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董学艳 武陟县乔庙镇卫生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