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糖、血脂、肝功能…生化常规检测项目该如何解读?

2024-04-23 14: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拿到生化常规检查报告单,密密麻麻的项目和数值让人一头雾水。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指标,都是医生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关键项目,更是藏着解读身体状态的密码,下面就为大家逐一解析。​

血糖主要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身体细胞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正常空腹血糖值在 3.9 - 6.1mmol/L 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 7.8mmol/L 。当空腹血糖超过 6.1mmol/L 但低于 7.0mmol/L 时,就处于空腹血糖受损状态;若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就要高度怀疑糖尿病。例如,45 岁的张先生在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 7.5mmol/L,且平时常有口渴、疲劳的感觉,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 2 型糖尿病。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作祟,也可能由应激反应、药物等因素引起。而血糖偏低(空腹血糖<2.8mmol/L),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头晕等症状,常见于胰岛素瘤、严重肝病或过度饥饿等情况。曾有患者因空腹运动后,血糖骤降至 2.2mmol/L,险些晕倒。​

人体的血管健康与血脂水平息息相关。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一般在 2.8 - 5.18mmol/L,甘油三酯在 0.56 - 1.70mmol/L,LDL-C 理想水平<2.6mmol/L ,HDL-C 男性≥1.04mmol/L、女性≥1.3mmol/L。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意味着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LDL-C 被称为 “坏胆固醇”,会促使斑块形成;HDL-C 则是 “好胆固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 LDL-C 升高、HDL-C 降低,就需要警惕血管健康问题了。比如,长期爱吃油腻食物、不爱运动的王女士,体检时发现 LDL-C 高达 4.5mmol/L,HDL-C 却只有 0.9mmol/L,医生诊断她患有高脂血症,若不及时干预,未来发生心梗、脑梗的几率大大增加。​

而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肝功能检查反映出来。肝功能检查项目繁多,其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是核心指标。ALT 和 AST 是肝细胞内的酶,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量很低,肝细胞受损时它们会释放入血,导致数值升高。ALT 对肝细胞损伤更敏感,若明显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像长期大量饮酒的李先生,体检时 ALT 达到 120U/L,远超正常水平,经检查确诊为酒精性肝炎。AST 不仅存在于肝脏,在心肌、骨骼肌中也有分布,当 AST 显著升高且 AST/ALT 比值大于 1 时,可能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或心肌损伤。总胆红素升高会引起黄疸,肝细胞受损、肝内外胆管阻塞、溶血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会使白蛋白合成减少或丢失过多,出现水肿、腹水等症状。​

此外,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也在生化常规检查范围内。血肌酐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通过肾脏排泄,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一半以上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虽反映肾功能相对滞后,但仍是判断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指标。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受饮食、肾前性因素影响较大,单纯尿素氮升高不一定代表肾脏病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升高易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等。比如,年轻的程序员小陈,因长期熬夜、常吃外卖,尿酸高达 600μmol/L,经常出现脚趾关节红肿疼痛,被确诊为痛风。​

生化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相互关联,不能孤立看待。当某项指标出现异常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定期进行生化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隐患,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接受治疗,守护身体的健康。

 

(张乃方 河南省肿瘤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