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把视网膜折腾惨了,中医来帮忙“修补”

2023-08-19 09: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得了糖尿病,以为只是管住嘴、打打针?大错特错!当你沉迷奶茶、炸鸡时,眼睛里的视网膜正“哭唧唧”地求救!在中医眼科门诊,不少糖尿病患者举着检查单崩溃:“医生,我看东西怎么变形了?眼前还老有黑影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像视力的“隐形破坏王”,悄咪咪让眼睛“千疮百孔”。别怕!中医带着千年智慧赶来,化身视网膜的“修补大师”,这场视力保卫战,咱们能逆风翻盘!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睛里的“无声战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视网膜就是这扇窗户的“高清玻璃”,负责把看到的景象转化成信号传给大脑。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在血管里横冲直撞,把视网膜的血管折腾得“体无完肤”。

从西医角度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六期,早期只是血管出现微动脉瘤,像玻璃上冒出小气泡;中期血管渗漏,“玻璃”变得模糊;到了晚期,新生血管疯狂生长、出血,甚至视网膜脱落,直接让“窗户”碎成渣!中医则把它归为“消渴目病”,认为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在捣鬼,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的“内忧外患”连累了眼睛。

不管用哪种理论解释,结果都很残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严重的甚至失明!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是工作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

二、糖尿病“坑惨”视网膜的真相

(一)中医眼中的“身体内乱”

1.阴虚燥热:身体的“小火炉”失控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根源在于阴虚燥热。爱吃甜食、肥甘厚腻,会让身体里的“小火炉”越烧越旺,耗伤阴液。而眼睛属肝,肝阴不足,就像没了润滑油的机器,视网膜自然出问题。患者常常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眼睛干涩、怕光,这都是阴虚燥热在“搞事情”。

2.气阴两虚:身体的“能量双亏”

长期高血糖,会让身体的气和阴液持续损耗。气就像身体的“动力”,阴液是“能量”,两者都不足,视网膜得不到滋养,功能自然下降。这类患者不仅眼睛模糊,还浑身乏力、气短懒言,连爬个楼梯都费劲。

3.瘀血阻络:眼睛的“血管堵车”

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就像熬稠的粥。血液流动不畅,就会形成瘀血,堵塞视网膜的血管。中医形容这是“目窍瘀闭”,血管堵了,营养送不进去,代谢废物排不出来,视网膜只能“默默受伤”。

(二)眼科的“病理灾难”

1.血管损伤:视网膜的“供水危机”

高血糖会破坏视网膜血管的内皮细胞,让原本光滑的血管壁变得千疮百孔。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里的液体和大分子物质渗漏出来,形成水肿和渗出,就像水管漏水,把周围“泡”坏了。

2.新生血管:危险的“违章建筑”

为了弥补缺血,视网膜会“病急乱投医”,长出大量新生血管。但这些血管质量差,就像偷工减料的“违章建筑”,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一旦出血,患者会突然感觉眼前一片黑影,严重的会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直接“黑屏”。

3.代谢紊乱:细胞的“中毒危机”

高血糖环境下,视网膜细胞的代谢发生紊乱,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就像“毒素”,不断损伤视网膜细胞,加速病变进展。就像把植物种在有毒的土壤里,迟早会枯萎。

三、中医“修补”视网膜的硬核操作

(一)中药调理:给身体“大扫除”

1.阴虚燥热型:用玉女煎“灭火滋阴”!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像给身体的“小火炉”浇冷水;麦冬、生地滋阴润燥,补充流失的阴液。再搭配枸杞子、菊花清肝明目,从根源上缓解眼睛干涩、怕光的症状。

2.气阴两虚型: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双管齐下”!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给身体补充“能量”;枸杞子、菊花、熟地滋肝补肾,滋养视网膜。就像给枯萎的植物浇水施肥,让眼睛重新焕发生机。

3.瘀血阻络型:血府逐瘀汤“疏通血管”!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像清理堵塞的下水道;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让气血运行更顺畅。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会感觉眼前的黑影逐渐变淡,视物也更清晰了。

(二)特色疗法:给眼睛“深度修复”

1.针灸推拿:精准“激活”眼周

针灸师会选取睛明、承泣、四白等眼部穴位,像按下“重启键”一样,疏通眼部经络;再搭配足三里、三阴交等全身穴位,调节气血。推拿则通过按摩眼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就像给视网膜做了一场“私人按摩”。不少患者做完治疗,直呼眼睛干涩、疲劳的症状缓解了大半!

2.中药熏蒸:蒸汽“润养”眼球

把黄芪、当归、决明子等中药材煮水,用蒸汽熏眼。温热的药气就像轻柔的“水雾”,直接作用于眼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和出血吸收。每次熏15-20分钟,眼睛就像喝饱了水,又能“炯炯有神”了。

3.耳穴压豆:耳朵上的“视力开关”

在耳朵的眼、肝、肾等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轻轻按压。别小看这几颗小籽,它们就像“遥控器”,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全身脏腑功能,间接给视网膜“加油”。很多患者坚持按压一段时间后,发现看东西没那么模糊了。

(三)中西医结合:打出“王炸组合拳”

1.西医“急救”,中医“调养”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的患者,西医会通过激光光凝封闭渗漏的血管,或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积血、修复视网膜,就像给眼睛做一场“紧急抢修”。中医则在术后用中药调理身体,促进恢复,减少复发风险。这种“急救+调养”的搭配,效果事半功倍。

2.检查“双保险”

西医的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精准定位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的整体体质。两种检查结合,就像给眼睛做了一次“360度体检”,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

四、日常护眼指南:给视网膜“上保险”

1.血糖“稳如泰山”

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定时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就像给视网膜的血管装上“稳定器”,减少损伤。

2.饮食“黄金法则”

l 多吃“护眼菜”:菠菜、西兰花富含叶黄素,能保护视网膜;胡萝卜含有β-胡萝卜素,对眼睛大有好处。这些蔬菜就像给视网膜穿上了“防护衣”。

l 远离“甜蜜陷阱”:糖果、奶茶、蛋糕等高糖食物要少吃,避免血糖“过山车”。实在想吃甜食,可以用木糖醇代替蔗糖。

3.用眼“劳逸结合”

l 避免“用眼过度”: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会让视网膜“超负荷工作”。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l 做做“眼保健操”:每天花几分钟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简单的几个动作,就能给视网膜“减减压”。

4.定期“眼部体检”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病程超过5年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每半年检查一次。早发现病变,就能早治疗,防止视力“暴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可怕,但有了中医和西医的“双重守护”,再加上日常的精心保养,咱们完全能守住视力“防线”!别等视网膜“伤痕累累”才后悔,从现在开始,和中医一起当视网膜的“修补大师”,让清晰世界永远在线!

(黄丹 河南省中医院 眼科二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