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危急重症领域,心脏停跳无疑是最令人揪心的状况之一。一旦心脏停跳,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戛然而止,各个重要脏器会因缺血缺氧而迅速受损。大脑,这个对氧气供应极为敏感的器官,在心脏停跳短短 5 分钟后,就可能遭受不可逆的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生命将如风中残烛,迅速消逝。然而,有一种堪称 “救命神器” 的技术,正悄然改变着这种绝境,它就是重症医学科的 ECMO 技术。
ECMO:体外生命的 “守护天使”
ECMO,全称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被称为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它宛如一位忠诚的体外 “守护天使”,能在患者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极端情况下,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脏和肺部工作,减轻其心肺负担,为医护人员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因此被视作重症监护病房(ICU)里的 “终极武器”。
从工作原理来看,ECMO 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形象地说,它就像是在患者体外搭建了一条 “生命通道”,让血液在体外完成氧气交换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关键任务,再重新输回体内,保障身体的正常运转。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ECMO 主要分为动脉 - 静脉(VA - ECMO)和静脉 - 静脉(VV - ECMO)两种基础工作模式。VA - ECMO 主要用于替代心脏功能,它将氧合血送入动脉系统,使 ECMO 循环的血流不需要心脏做功直接进入动脉系统,改变了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让心脏得以 “减负”,有时间恢复。而 VV - ECMO 常用于肺部疾病,只替代肺脏功能,将氧合血送回到静脉系统,让受损的肺脏得到休息和救治的时机,人体全部的血流依旧按照正常的血液循环路径流动。
ECMO 创造生命奇迹的真实案例
现实中,ECMO 技术已经成功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2024 年初冬清晨,某县医院病房内,一位 60 岁的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当地医护持续按压近 2 小时,患者的心跳仍未恢复。生死攸关之际,他们紧急联系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ECMO 团队。接到求助时,李桂成主任团队面临着重重困境: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转运还需 2 小时。但看着家属期盼的眼神,团队毫不犹豫地带着设备火速出发。
抵达时,患者已持续心肺复苏近 4 小时,瞳孔散大,情况万分危急。医护人员轮番上阵持续胸外按压,30 分钟内成功建立 “人工心肺”(VA - ECMO)。随着鲜红血液重新流动,那颗停跳 4 小时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转运回院后,通过 CT 检查揪出 “真凶”—— 大面积肺栓塞!但患者血小板仅为正常值的 1/3,还伴有消化道出血,常规溶栓治疗如同在 “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
医护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创新采用 “精准溶栓方案”:先输注血小板提升凝血功能,再使用低出血风险药物微量泵入。经过精密调控,成功溶解双肺血栓且未引发大出血!当患者第 9 天撤除 ECMO、第 11 天恢复自主呼吸时,所有人都以为曙光已至。不料 3 天后,患者突发心梗,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内科专家紧急植入支架,刚稳住心脏,又遭遇 “白肺” 感染、多重耐药菌侵袭…… 最惊险的是消化道大出血,长期用药导致胃肠脆弱,呕血便血接踵而至。医护人员昼夜坚守,输血、内镜止血、精准调整用药,终于在 30 天后控制出血。
每一次抢救都如同拆解 “定时炸弹”,医疗团队每日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动态调整抗凝与止血平衡,精心设计 “治疗阶梯计划”。经过 100 余天的不懈守护,患者最终闯过心脏骤停、肺栓塞、心梗、重症感染、大出血 5 道生死关,停摆 3 个月的肾脏功能也完全恢复,出院时已能自主进食、认出家人。从深度昏迷到康复出院,这场生命奇迹充分诠释了现代医学的力量,更闪耀着医者仁心的光芒。
再看另一个案例,2023 年 4 月,73 岁的吴阿婆因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导致心脏骤停,时间长达 112 分钟。“按照常规医学判断,这种情况生还希望几乎为零。” 温医大附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晓隆说。但患者家属和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没有放弃,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7 天后,奇迹出现了。吴阿婆不仅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脑功能也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两年后,吴阿婆步伐稳健,思维敏捷。高龄、长时间心脏骤停和肺栓塞,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致命,而吴阿婆的康复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这一成功抢救病例,也为重症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ECMO 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ECMO 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完善。如今,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衰竭、呼吸衰竭、肺损伤、终末期心脏病等疾病,还在心脏大血管手术、气管肺脏手术、喉部手术等围术期发挥着重要的心肺功能替代作用。尤其是在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中,体外心肺复苏(ECPR)与传统心肺复苏(CPR)相比,可以提高在复苏时间窗内、由于可逆原因导致的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目前国内统计的 ECMO 辅助心肺复苏成功率在 13% 左右,虽然成功率受到上机时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每一次成功案例都给更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未来,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ECMO 将能够挽救更多生命,为更多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可能,在重症医学领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堡垒。
(赵文鹏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