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历过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来说,术后手臂功能的恢复是一场重要战役。手术虽切除了病灶,但可能带来“冻肩”(肩关节活动受限)和手臂水肿等并发症,让手臂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不过别担心,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就能帮助手臂重新“重生”。
一、“冻肩”:术后肩关节的“小麻烦”
乳腺癌术后“冻肩”并不少见。手术过程中,切口愈合时会产生瘢痕,瘢痕挛缩会使肩关节活动空间变小。再加上患者术后因害怕疼痛,不敢活动肩关节,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就像机器零件生锈了一样,活动变得不灵活。
“冻肩”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比如,梳头时手臂抬不起来,够不到头顶;穿衣服时,患侧手臂难以伸进袖子;甚至简单的抬手动作都可能引发疼痛。长期下去,还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患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科学甩掉“冻肩”有妙招
1.早开始,循序渐进动起来
术后早期是功能锻炼的黄金时期。一般来说,术后1 - 3天,患者就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伸指、握拳、屈腕运动。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却能促进手部和前臂的血液循环,为后续的肩关节锻炼打下基础。随着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锻炼难度。术后6 - 8天,可以尝试用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慢慢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到了术后14天,可以练习双手放颈后,由低头位练至抬头挺胸位,进一步提高颈肩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口裂开或加重疼痛。
2.健侧带动患侧,联动更高效
采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的联动运动,效果更明显。比如,用健侧手扶托患侧肘部,帮助患侧手触摸对侧耳朵。这种联动运动能借助健侧的力量,带动患侧肩关节活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增强锻炼的效果。在锻炼过程中,要保持动作的缓慢和稳定,感受肩关节的拉伸和活动。
3.中西结合,外治来助力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中西医结合外治松解法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推拿按摩胸壁切口周围、腋窝部、肩背部和上臂等区域,可以松解粘连的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再辅以针灸、中药外敷、拔火罐、熏蒸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电脑中频、红外线照射等仪器,能缓解疼痛,促进关节滑液的流动,加大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
4.手臂水肿:术后淋巴回流的“小阻碍”
乳腺癌术后手臂水肿也是常见问题。手术过程中清扫腋窝淋巴结,会破坏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就像水流一样,原本应该顺畅地流回心脏,但淋巴管受损后,淋巴液就会在手臂积聚,引起水肿。
手臂水肿不仅会影响手臂的美观,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患者会感觉手臂沉重、发胀,活动时疼痛加剧。如果水肿长期不缓解,还可能导致皮肤增厚、粗糙,甚至引发感染。
三、科学甩掉水肿有方法
1.适度活动,促进淋巴回流
术后虽然要避免患肢过度负重,但适度的活动对促进淋巴液回流非常重要。患者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轻度活动,如缓步走、手臂摆动或旋转等。这些动作能像“小水泵”一样,促进淋巴液的流动,减轻水肿症状。活动时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牵拉伤口。
2.加压包扎,给手臂“上保险”
使用低弹力绷带加压或佩戴医用弹力袖带,是缓解术后手臂水肿的常用手段。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减少患肢的积液和水肿。但包扎压力要适中,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供应,导致手臂发麻、发紫;过松则达不到效果。患者要按医嘱按时佩戴,定期检查压力袖套或绷带的情况,如有松动或破损,及时更换。
3.热敷冷敷,灵活应对水肿
根据水肿的严重程度和阶段,可以选择热敷或冷敷来缓解水肿。如果肢体水肿、疼痛明显,可以使用冷敷。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和出血,减轻炎症反应。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水肿部位,每次敷15 - 20分钟,每天可敷3 - 4次。如果肢体轻微水肿,可以使用热敷或热毛巾进行热敷。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吸收和消散,每次热敷时间也为15 - 20分钟。
4.饮食调整,助力身体恢复
合理的饮食对缓解手臂水肿也有帮助。患者要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避免加重水肿。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促进伤口愈合和肌肉生长,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乳腺癌术后手臂的恢复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通过科学的方法甩掉“冻肩”和水肿,让手臂重新恢复活力,患者就能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拥抱美好的未来。
(杨亚玲 郑州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