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儿肺炎攻防战:肺部“清洁大作战”

2025-05-16 09: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科门诊的“疾病战场”上,小儿肺炎堪称频繁“挑衅”的“顽固对手”。看着孩子咳嗽、发热、呼吸急促,小脸憋得通红,家长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肺部到底怎么就“失守”了?别慌!这场肺部“清洁大作战”,儿科医生早已备好“秘密武器”。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小儿肺炎,解锁科学攻防策略!

一、小儿肺炎:肺部的“脏乱危机”

小儿肺炎就像肺部遭遇了一场“脏乱危机”。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肺部就像一座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的“大工厂”,肺泡是工厂里的“小车间”,负责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工作。空气通过呼吸道顺畅地进出,为身体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

但当肺炎来袭,肺部就像被“捣蛋鬼”入侵。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就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后,会在肺泡和支气管里疯狂“搞破坏”:引发炎症,让肺部组织肿胀;刺激呼吸道分泌大量痰液,堵塞气道;还会干扰气体交换,导致孩子呼吸不畅。原本干净的肺部“工厂”,瞬间变得一团糟,咳嗽、发热、气促等症状也随之而来。

二、“敌人”入侵路线:肺炎是这样“攻城略地”的

(一)呼吸道“绿色通道”

呼吸道是病原体入侵肺部的“绿色通道”。孩子的呼吸道黏膜比较娇嫩,防御能力相对较弱。当周围有人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会漂浮在空气中。孩子一旦吸入这些飞沫,病原体就会顺着鼻腔、咽喉、气管一路向下,直奔肺部。尤其是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空气流通不畅,病原体更容易传播,让孩子成为“中招”对象。

(二)血液“运输线”

除了呼吸道,血液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运输线”。当孩子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原体可能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流窜”到肺部,在肺部“安营扎寨”,引发肺炎。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也不容忽视。

(三)自身“防御漏洞”

1.免疫系统“新兵蛋子”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新兵部队”,还在成长训练中。面对病原体的攻击,免疫细胞缺乏战斗经验,无法迅速做出有效的防御反应。这就好比新兵上战场,容易手忙脚乱,导致肺部被病原体轻易“攻陷”。

2.基础疾病“拖后腿”

如果孩子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基础疾病,身体的抵抗力会更弱。这些疾病就像给肺部防御系统挖了“漏洞”,让病原体有机可乘。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肺功能较差,肺部血液循环异常,更容易发生感染,引发肺炎。

三、肺炎“警报信号”:这些症状别忽视

(一)咳嗽“交响曲”

咳嗽是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症状,堪称肺炎发出的“警报前奏”。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偶尔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越来越频繁,还可能伴有痰液。有的孩子咳嗽剧烈,小脸憋得通红;有的咳嗽声音听起来很“浑浊”,就像有东西堵在嗓子里。如果孩子咳嗽持续不缓解,或者咳嗽的性质突然改变,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二)发热“小火山”

发热也是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就像肺部燃起了一座“小火山”。孩子体温可能会迅速升高,达到38℃甚至更高,而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用退烧药后体温下降,但没过多久又会升上来。有些孩子发热时还会伴有寒战、手脚冰凉的症状,小脸烫得像小火球。

(三)呼吸“急促警报”

观察孩子的呼吸状态是判断肺炎的重要线索。正常情况下,孩子呼吸平稳、均匀。但患上肺炎后,呼吸会变得急促,年龄越小越明显。家长可以通过数孩子的呼吸次数来判断:2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分钟呼吸超过60次;2-12个月的婴儿,每分钟呼吸超过50次;1-5岁的孩子,每分钟呼吸超过40次,都可能提示肺炎。严重时,孩子呼吸时胸部和腹部会出现明显的凹陷,鼻翼也会一张一合,这是身体在努力获取氧气的表现。

(四)其他“危险信号”

除了上述症状,孩子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哭闹不止等情况。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神兽”,突然变得蔫巴巴的,对喜欢的玩具和食物都提不起兴趣;吃奶的婴儿可能会呛奶、拒奶。这些都是肺炎在“捣乱”,影响了孩子的身体状态。

四、儿科医生的“侦察兵”:揪出肺炎真凶

(一)听诊器“听风辨雨”

听诊器是儿科医生诊断肺炎的“得力助手”,就像一个“听风辨雨”的侦察兵。医生把听诊器放在孩子的胸部,仔细聆听肺部的声音。正常情况下,肺部的呼吸音清晰、均匀。但如果患有肺炎,医生可能会听到湿啰音,就像用细管在水里吹气发出的“咕噜咕噜”声;或者听到哮鸣音,类似吹哨子的声音。这些异常声音能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肺部是否存在炎症。

(二)胸部X光:肺部的“内部照片”

胸部X光检查就像给肺部拍了一张“内部照片”,能直观地显示肺部的病变情况。通过X光片,医生可以看到肺部是否有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等表现。这些影像特征就像肺炎留下的“罪证”,帮助医生确诊肺炎,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不过,X光检查存在一定辐射,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三)血液检查:身体的“健康密码”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能提供很多重要信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判断感染类型的关键指标:如果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是病毒感染。这些数据就像身体的“健康密码”,帮助医生找到引发肺炎的“幕后黑手”。

2.C反应蛋白(CRP)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身体发生炎症时,CRP水平会迅速升高。通过检测CRP数值,医生可以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如果经过治疗后,CRP逐渐下降,说明炎症在减轻,治疗有效果。

3.病原体检测

为了明确病原体类型,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支原体抗体检测等。这些检测就像给病原体“验明正身”,只有知道了是哪种病原体在“捣乱”,才能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五、肺炎“攻防策略”:多管齐下保卫肺部

(一)药物治疗:精准打击的“弹药库”

1.抗生素:细菌的“天敌”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抗生素就是“主力军”。医生会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这些抗生素就像专门对付细菌的“超级武器”,能抑制或杀灭细菌,控制炎症。但抗生素不能滥用,必须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足量足疗程,否则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2.抗病毒药物:对抗病毒的“盾牌”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目前虽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有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比如,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不过,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3.对症治疗药物

除了针对病原体的药物,还需要对症治疗。比如,孩子咳嗽、有痰,可以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如果孩子发热,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把体温控制在合理范围。这些药物就像“辅助队员”,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让孩子更舒服一些。

(二)雾化治疗:温柔有效的“清洁喷雾”

雾化治疗堪称肺部“清洁大作战”中的“温柔武器”。通过雾化器,把药物变成细小的雾滴,孩子只要轻松吸入,药物就能直接到达气道和肺部,发挥作用。常用的雾化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支气管扩张剂能舒张狭窄的气道,让呼吸更顺畅;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祛痰药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每次雾化就像给肺部做了一次“清洁喷雾”,把堵塞气道的痰液清理干净,缓解咳嗽、气促等症状。

(三)日常护理:巩固防线的“后勤部队”

1.保持空气清新

让孩子生活在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就像给肺部打造一个舒适的“小窝”。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入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保持空气清洁和湿润,但要注意定期清洗,防止滋生细菌。

2.补充水分和营养

鼓励孩子多喝水,不仅能稀释痰液,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营养物质就像“后勤补给”,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加快身体恢复。

3.拍背排痰小技巧

孩子咳嗽有痰时,家长可以学习拍背排痰的方法。让孩子趴在家长腿上,或者侧卧,家长用空心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天拍3-4次。拍背产生的震动能帮助松动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就像给肺部做了一次“按摩”。

六、预防肺炎: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一)疫苗“超级盾牌”

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给孩子的肺部戴上了“超级盾牌”。目前,常见的肺炎疫苗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这些疫苗能预防多种肺炎球菌感染,降低肺炎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接种肺炎疫苗非常重要。此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也能减少流感病毒引发肺炎的几率。

(二)增强抵抗力“训练计划”

1.合理饮食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豆类、鱼类等。均衡的饮食就像给身体“充电”,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让肺部更有“战斗力”。

2.适度运动

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每天保证孩子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雾霾等恶劣天气外出。

3.充足睡眠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时期。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规律的作息就像给身体设定了“修复程序”,能让孩子的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预防肺炎发生。

(三)远离感染源“防护守则”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园等。如果必须外出,给孩子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教导孩子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避免病原体通过手进入呼吸道。

小儿肺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预防、及时治疗,就能打赢这场肺部“清洁大作战”。从识别症状到诊断治疗,从日常护理到预防措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的肺部健康构筑坚固防线,让孩子远离肺炎困扰,健康快乐成长!

(侯春阁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