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某部分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该区域脑细胞缺氧坏死的急性疾病。脑梗死的发生往往迅速,若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极易造成严重残疾甚至生命威胁,因此“时间就是大脑”,及时判断和处理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快速测试方法、诊断手段到日常预防护理,系统讲解如何快速识别脑梗死,掌握救命“第一分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脑梗死的常见突发症状
脑梗死通常表现为身体某一侧突然出现的问题,这些症状往往没有任何明显诱因,来得迅猛且严重。了解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
偏瘫或单侧肢体无力麻木:突然发现一侧手脚无力,抬不起来或感觉麻木、刺痛。
言语障碍: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含糊,“说话像喝醉酒”一样困难,甚至出现理解困难。
面部歪斜:面部出现歪斜,一侧嘴角下垂,笑不对称。
视力模糊或双眼看东西模糊、视野缺失。
头晕、眩晕: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伴随平衡失调。
突发严重头痛:尤其伴随上述症状需警惕。
这些信号一旦出现,应立即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二、快速自检:FAST测试法
为了帮助大众快速识别脑梗死症状,医学界推广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检测方法——FAST测试:
F(Face,面部):让患者微笑或露齿,观察面部是否有明显歪斜?一侧嘴角是否下垂?
A(Arm,手臂):让患者抬起双臂,检查是否有一侧不能抬起或无力下垂?
S(Speech,言语):让患者重复一句简单话语,是否言语清晰,还是含糊不清?
T(Time,时间):如果出现上述任何异常表现,时间就是生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急诊。
这套方法简单易记,人人都能掌握,关键时刻可以争取宝贵救治时间。
三、专业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
在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症状安排紧急检查,主要包括:
1.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是急诊最常用的检查工具,能够快速排除脑出血情况,并帮助初步判断脑梗死。CT速度快,适合急救时迅速评估。
2. MRI(磁共振成像)
MRI能更清楚地显示脑组织的缺血区域,判断损伤具体部位和范围。特别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明确急性脑梗死非常有效。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脑梗死的“金标准”,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四、辅助检查——血液及心电图检测
脑梗死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脏疾病等引起,了解这些潜在风险同样关键。医院常会进行:
1.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凝血功能等,评估血液状态和梗死风险。错误的血脂和血糖控制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2. 心电图(ECG)检查
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这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脏病患者脑梗风险显著增高。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梗死的病因,更有针对性地治疗和预防。
五、脑梗死发生后,怎么办?
1.迅速就医,争取最佳“黄金时间”
脑梗死的有效治疗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称为“黄金时间”。如果确认脑梗死迹象,切勿耽搁,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2.切勿自行服药
不要随意服用抗血小板药、降压药或其他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3.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呕吐误吸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侧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
4.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防止病情恶化。
六、脑梗死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预防远胜于治疗,以下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脑梗死风险:
1.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品,避免血压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全麦、蔬菜、水果,促进肠道健康和血脂控制。
限制酒精和戒烟:烟酒是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
2.经常锻炼
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并帮助控制体重和血压。
3.控制基础疾病
认真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遵医嘱合理用药。
4.定期体检
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5.管理情绪,避免压力过大
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
结语
脑梗死是一种极为紧急的疾病,快速识别和及时治疗关乎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通过观察突发症状,运用简单的FAST测试,结合专业影像和辅助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脑梗死的根本途径。
(王欢欢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二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