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活动义齿修复,让缺牙不再尴尬

2025-02-22 11: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口腔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牙齿的完整性。缺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咀嚼困难、发音异常等问题,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义齿修复来解决缺牙问题。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种便捷且实用的缺牙修复方法——活动义齿修复,助力大家了解它,让缺牙不再尴尬。

一、什么是活动义齿?

活动义齿(也叫假牙)是指用户可以自行取下和佩戴的牙齿修复体。它是用来替代缺失牙齿的人工牙齿,可以恢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活动义齿分为两大类:全口活动义齿和部分活动义齿。

全口活动义齿:适用于上下牙全部缺失的患者,依靠口腔黏膜和吸附力固定。

部分活动义齿:适合部分牙齿缺失者,通过钩环或精密附件与剩余天然牙连接固定。

活动义齿靠着设计合理、材料合适,能让你像用真牙一样咬合、说话,方便生活。

二、缺牙为什么需要修复?

许多人可能认为缺牙没什么大不了,尤其是缺了后面的牙齿,觉得不会影响生活。但事实远不止如此:

影响咀嚼功能:缺牙会让咀嚼变得困难,食物无法完全咀嚼,影响消化吸收,严重时还会导致胃肠问题。

牙齿移位、牙列不齐:缺牙空隙空着,邻近牙齿容易向缺牙区倾斜或移位,长此以往可能引发牙列不齐,造成咬合紊乱。

骨吸收:牙齿没了,牙槽骨(牙齿周围的骨头)会逐渐吸收变薄,影响面部形态,甚至改变脸型,显老态。

发音困难:缺牙会导致发音不清,影响正常交流。

影响美观与心理健康:缺牙让人笑起来不自信,影响社交,长期影响心理状态。

三、活动义齿修复的优势

相比其他修复方式如固定假牙、种植牙,活动义齿有其独特优势:

适用范围广:无论是单颗牙缺失,还是全口牙缺失,都可以用活动义齿修复。

费用较低:相比种植牙,活动义齿制作及维修成本更低,更适合经济预算有限的人群。

制作周期短:一般几次就诊即可完成制作,见效快。

简单易维护:活动义齿可自行摘戴,方便清洁,避免口腔疾病。

非侵入性:无需牙齿磨损或植入手术,身体负担小。

舒适度较高:现代材料和设计迷你轻巧,贴合口腔,舒适度提升明显。

四、活动义齿的结构与材料

活动义齿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义齿基托:承载义齿的基础,紧贴口腔黏膜,一般用树脂(塑料)材料制作。

人工牙:用来替代缺失牙的“牙齿”,材质多为树脂或瓷质,颜色自然。

连接饰环或钩子:部分义齿用来固定义齿与剩余牙齿间的连接部件,材质常用金属。

现在义齿材料日益进步,越来越轻薄、耐用且美观,让佩戴体验大大提升。

五、活动义齿适合哪些人?

活动义齿并非所有人都适用,适用人群一般为:

不能或不愿做种植牙的缺牙患者

剩余牙齿健康,不能支持固定桥的患者

经济条件有限,寻找经济实惠修复方案者

老年人、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者

医生根据患者牙齿状况和需求来制定适合的方案。

六、活动义齿制作流程

活动义齿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初诊检查:医生检查口腔健康,了解缺牙情况,拍摄口腔X光片。

取模:使用特殊材料取出口腔模型,为义齿制作提供基础。

设计义齿:医生根据模型设计义齿形态,包括牙齿排列、基托形状。

试戴调整:制作初步义齿,让患者试戴,调整贴合度和咬合感。

最终制作:完成最后义齿制作,患者领取。

定期复查: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回诊检查并调整。

七、佩戴活动义齿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义齿的使用效果与口腔健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清洁:每天至少用清水冲洗义齿,定期用义齿专用清洁剂清洁,防止细菌滋生。

避免硬物:佩戴义齿时避免咀嚼过硬的食物,避免义齿损坏。

取戴轻柔:佩戴或取下义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义齿变形。

睡觉摘下:夜间休息时应摘下义齿,让口腔组织得到休息,防止口腔黏膜压迫。

保持口腔健康:刷牙清洁剩余天然牙齿及牙龈,预防牙龈炎和口腔问题。

定期检查:即便义齿无明显问题,也应每半年复诊,确保义齿和口腔健康。

八、活动义齿与现代修复技术的结合

现代口腔医学中,活动义齿也在不断升级:

软质衬垫活动义齿:舒适度更高,缓冲咬合压力。

种植支持的活动义齿(混合义齿):结合种植体提高稳定性。

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提升义齿的精度和制作效率。

未来,活动义齿将变得更加符合口腔生理、个性化,也更耐用。

总结

缺牙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至关重要。活动义齿作为一种经济、实用、非侵入性的修复方法,能有效改善缺牙带来的不便,让你重拾自信笑容,恢复健康咀嚼和自然发音。只要配合良好的口腔护理,活动义齿能够陪伴你多年,真正做到“让缺牙不再尴尬”。

(王月娥 商丘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