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部医疗剧中,我们常常听到医生紧张地喊出:“颅内动脉瘤破裂,马上手术!”这并不是戏剧夸张,而是真实生活中非常危险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它就像是藏在大脑里的一个“定时炸弹”,平时悄无声息,一旦“引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脑动脉瘤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防治?今天就带大家一文读懂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又称颅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动脉血管壁局部出现的异常膨出或鼓包,看起来像是一个“水泡”附着在血管上。
这种鼓包由于血管壁变薄、变弱,随着血流压力不断冲击,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会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出血的一种类型,病情凶险,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
脑动脉瘤的特点:
位置隐蔽,一般长在大脑深部的主要动脉分叉处;
生长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
突然破裂,导致严重出血和神经功能损伤;
高风险复发,破裂后再次出血的几率非常高。
二、脑动脉瘤的常见类型
囊状动脉瘤:最常见,呈球形、浆果状,好发于脑底部大动脉分叉处;
梭形动脉瘤:管壁呈纺锤状扩张,多与动脉硬化有关;
夹层动脉瘤:血液进入血管壁层间形成,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感染性动脉瘤:由感染引起,较为罕见。
三、谁是“高危人群”?你有没有中招?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脑动脉瘤,但以下人群需格外警惕:
提示:不是所有动脉瘤都会破裂,但动脉瘤越大,破裂风险越高,尤其是大于7毫米的动脉瘤更需警惕。
四、动脉瘤破裂前有预警信号吗?
虽然脑动脉瘤多数在破裂前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蛛丝马迹”:
1. 突发剧烈头痛
被称为“人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如遭雷击,迅速发展,不能缓解。
2. 眼部症状
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时,会出现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复视等问题。
3. 面部或头部疼痛
动脉瘤靠近面神经或三叉神经,可引发偏头痛、面部麻木等。
4. 意识模糊、嗜睡
有些人在破裂前数日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或困倦感,类似“脑缺氧”。
5. 癫痫发作
部分患者可能首次发作癫痫时被发现已有动脉瘤。
重要提醒:一旦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检查处理。
五、脑动脉瘤破裂有多危险?
脑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非常高,约15%患者在送医前死亡,超过三分之一的幸存者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
常见后果包括:
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
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持续性头痛、癫痫发作;
精神异常、抑郁焦虑;
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这就是为什么脑动脉瘤被称为“脑中定时炸弹”,破裂后后果极其严重。
六、脑动脉瘤如何确诊?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已能很好地发现脑动脉瘤,常见检查方式包括:
CT血管成像(CTA):非侵入性,准确率高,是筛查首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辐射,适合不能做CT的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称为“金标准”,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但属于有创检查。
对于有家族史或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七、脑动脉瘤能治疗吗?
可以!关键在于是否已经破裂。
1. 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方式:
定期观察:小于5mm的动脉瘤,部分医生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预防性手术:针对大于5-7mm、有破裂风险或有症状的动脉瘤,医生可能建议手术治疗。
2. 破裂动脉瘤的急救与手术:
紧急手术封闭动脉瘤,防止再次出血;
3. 两种主要手术方式:
开颅夹闭术:通过开颅将动脉瘤“夹住”,适合部分位置的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通过血管放入微小金属弹簧圈或支架,在动脉瘤内“封堵”血流,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广泛使用。
早发现早治疗,远比“等它爆炸”来得安全和划算。
八、如何预防脑动脉瘤破裂?
控制高血压:规律服药、监测血压,避免剧烈波动;
戒烟限酒:吸烟是动脉瘤的高危因素,酗酒也易诱发破裂;
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大喜大怒都可能导致血压飙升,引发破裂;
不盲目用力:大便用力、举重物、剧烈咳嗽等,都可能诱发破裂;
规律生活,控制体重: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血管病变风险;
有家族史者定期筛查:防患于未然。
结语
脑动脉瘤虽凶险,但并非无解。它并不是一发现就要“立刻手术”的绝症,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筛查、监测和干预来控制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是否长了动脉瘤,但我们可以选择发现得早一点、了解得多一点、行动得快一点。
别让“我以为是普通头痛”成为最后的遗憾。用科学的方式守护自己的大脑,从认识动脉瘤这一步开始。
(孙永静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油田总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