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肠道疾病,常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腹胀、呕吐,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迅速进展为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超声检查作为诊断NEC的“侦察兵”,能精准捕捉肠道的细微变化,为患儿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一、NEC:从“腹胀”到“肠坏死”的凶险之路
NEC的发病机制复杂,与肠道缺血、感染、喂养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屏障功能薄弱,易受细菌侵袭。当肠道血流减少或细菌大量繁殖时,肠黏膜可能发生充血、水肿,甚至坏死。随着病情进展,肠壁可能穿孔,导致腹腔感染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危及生命。
二、NEC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需警惕
1、腹胀: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可能伴随胃潴留,肠鸣音减弱。
2、呕吐:初期为奶液,后期可能为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3、腹泻或血便:血便可能为黑便或鲜血,提示肠黏膜损伤。
4、全身症状:如嗜睡、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等,提示病情危重。
三、超声检查:发现NEC的“火眼金睛”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的优点,能清晰显示肠道的形态、血流和运动情况。在NEC的诊断中,超声可发现以下关键征象:
1、肠壁增厚
正常小肠壁厚度通常小于2毫米,结肠壁厚度小于3毫米。若肠壁厚度超过2.5毫米,可能提示炎症或水肿。
2、肠壁积气
超声下可见肠壁内散在的点状或条状气体强回声,这是NEC的特征性表现。气体可能来自肠道细菌代谢或肠壁坏死。
3、门静脉积气
若气体进入门静脉系统,超声可显示肝内树枝状强回声,提示病情危重。
4、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正常肠道蠕动频率为每分钟10次以上,若蠕动减少或消失,可能提示肠壁缺血或坏死。
5、腹腔积液
超声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若液体伴有絮状或点状沉积物,可能提示肠壁坏死或穿孔。
四、超声诊断的“实战案例”
一名出生仅10天的早产儿因腹胀、呕吐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肠壁增厚(最厚处达4毫米)、肠壁积气及门静脉积气,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NEC。经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避免了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五、超声在NEC治疗中的“导航作用”
超声不仅能诊断NEC,还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1、动态监测病情
通过定期超声检查,医生可观察肠壁厚度、积气和血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评估手术指征
若超声发现腹腔游离气体(气腹)或肠管扩张伴肠壁变薄,提示肠穿孔风险高,需紧急手术。
3、预测并发症
肠壁积气与术后肠狭窄密切相关,超声可提示需长期随访的患儿。
六、、家长如何应对?
1、警惕高危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喂养不当(如过早喂食高渗性食物)是NEC的高危因素,需加强护理。
2、观察症状变化
若新生儿出现腹胀、呕吐、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配合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安全无创,可重复进行,家长无需担忧辐射风险。
七、预防NEC:从细节做起
1、合理喂养
遵循医嘱,避免过早喂食高渗性食物,逐步增加奶量。
2、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NEC风险,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益生菌。
3、预防感染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降低肠道细菌负荷。
NEC虽凶险,但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家长需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记住,每一次精准的诊断,都可能为孩子赢得生命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守护新生儿的肠道健康,让“腹胀”不再发展为“肠坏死”!
(宋亚辉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