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车祸致伤骨折怎么办?现场自救与送医全流程

2024-10-14 20: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车祸是导致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在高速行驶或复杂路况下,骨折可能伴随严重出血、神经损伤甚至休克。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中约30%的伤者存在骨折,其中四肢骨折占比最高。若处理不当,骨折断端可能刺伤血管、神经,甚至引发脂肪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一、现场评估:生命体征优先

1.判断伤情

意识状态:若伤者昏迷,需立即清理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呼吸与循环:检查是否有胸廓起伏、颈动脉搏动。若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出血情况:优先处理动脉出血(鲜红色喷射状),使用干净布料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止血带(标记时间,每1小时放松1分钟)。

2.避免二次损伤

若怀疑脊柱或颈椎损伤,切勿随意搬动伤者,需等待专业救援。

若车辆起火或漏油,需迅速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区域,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扭曲身体。

二、骨折固定:减少疼痛与并发症

1.固定原则

闭合性骨折:避免移动骨折部位,使用夹板、木棍、杂志等固定上下两个关节。例如,前臂骨折需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

开放性骨折:切勿将外露的断端推回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用干净布料覆盖伤口,固定骨折部位。

2.常见部位固定方法

1.四肢骨折:

上肢:将伤肢与胸部捆绑固定,或使用三角巾悬吊。

下肢:将伤肢与健肢并排捆绑,或使用长夹板固定(上至腋窝,下至足跟)。

2.肋骨骨折:用宽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胸廓,减少呼吸时的疼痛。

3.脊柱骨折:需3人协同搬运,保持脊柱水平位,避免弯曲或旋转。

3.冷敷与止痛

若无开放性伤口,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骨折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轻肿胀和疼痛。

三、送医准备:快速、安全、专业

1.呼叫急救

拨打120,清晰说明事故地点、伤者数量及伤情(如骨折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

若在偏远地区,可拦截过往车辆,但需确保驾驶员具备急救知识或能快速联系医院。

2.转运注意事项

1.搬运工具:优先使用硬板担架,避免使用软担架或徒手搬运,防止脊柱二次损伤。

2.体位:

昏迷伤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脊柱损伤:保持平卧位,头部、颈部、躯干同步移动。

3.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持续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或吸氧。

四、医院处理: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1.急诊检查

X线/CT:明确骨折类型(如横断、斜形、粉碎性)及移位程度。

血管超声:评估骨折端是否损伤主要血管(如股动脉、肱动脉)。

神经电生理检查:判断是否有神经损伤(如桡神经损伤导致腕下垂)。

2.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无移位或稳定性骨折:石膏固定4-6周,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

儿童青枝骨折:仅需支具固定,避免过度制动。

手术治疗:

移位明显或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如钢板、螺钉)。

开放性骨折:清创后行外固定架或内固定,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术后早期使用弹力袜、低分子肝素抗凝。

骨筋膜室综合征:密切观察肢体肿胀、疼痛及末梢血运,必要时行筋膜切开减压。

五、康复与心理支持

1.康复训练

早期:术后1-2周开始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中期:术后3-6周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晚期:术后3个月后恢复负重训练,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辅助。

2.心理干预

车祸骨折常伴随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需心理医生介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六、预防措施:从源头降低风险

1.驾驶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避免超速、酒驾、疲劳驾驶。

定期检查车辆,确保刹车、轮胎、安全带等设备正常。

2.行人防护

步行时远离大型车辆盲区,过马路时使用人行横道。

夜间穿反光衣物,提高可见性。

3.儿童安全

使用儿童安全座椅,避免怀抱儿童乘车。

教育儿童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七、结语

车祸骨折的黄金救治时间为伤后1小时,现场自救与快速送医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记住:保持冷静、优先处理生命威胁、科学固定骨折部位、及时呼叫专业救援。若身边有人遭遇车祸,请按照本文流程操作,你的正确行动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贾伟伟 渑池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