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休克≠昏迷!科学认识休克类型与家庭急救误区

2021-05-21 17: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不清时,往往会脱口而出 “这人休克了!” 或 “他昏迷了!”,但实际上,休克和昏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况。错误认知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会导致急救措施不当。了解休克的真实面目、常见类型以及家庭急救误区,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休克和昏迷虽然都会出现意识障碍,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处于持续的沉睡状态,无法被唤醒,多由脑部病变、中毒、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而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全身各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的一种危急病理过程。简单来说,昏迷侧重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而休克更关乎全身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的 “崩溃”。 

休克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因大量失血、失液引起,比如严重外伤导致的大出血、剧烈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症状。感染性休克则常继发于严重感染,像肺炎、败血症等,除了有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外,还会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表现。心源性休克通常由心脏疾病引发,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发病最为迅速,往往在接触过敏原,如药物、食物、昆虫叮咬后的几分钟内发生,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迅速陷入休克状态。 

面对休克患者,许多人在家庭急救中存在误区。有人认为给休克患者喂水或食物能补充能量,实际上,在休克状态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此时喂食喂水可能导致呕吐、误吸,堵塞气道,危及生命。还有人看到患者倒地,立刻将其扶坐起来,这也是错误的。休克患者需要保证脑部和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突然改变体位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加重病情。另外,部分人觉得只要患者还有呼吸,就不用着急送医,这种想法极其危险,因为休克病情进展迅速,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那么,遇到休克患者,正确的家庭急救方法是什么呢?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让患者平躺在坚实的平面上,将下肢抬高约 20 - 30 度,这样有助于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供血。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窒息。对于因外伤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要迅速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如果是过敏性休克,有条件的话可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意识状态,随时向医护人员汇报。 

休克并非昏迷,它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病理状态。了解休克的类型和正确的急救方法,避免陷入家庭急救误区,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危急时刻冷静应对,更能为挽救生命增添一份希望。

(侯燕燕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内科ICU)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