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精索静脉曲张防治:守护男性 “生命腺” 的健康指南

2025-06-15 12: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精索静脉曲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隐形杀手”。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普通男性人群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约为 10% - 15%,而在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 35%,在继发性不育患者中占比甚至超过 70% 。作为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它不仅影响生育能力,还可能引发阴囊坠胀、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了解精索静脉曲张的成因、症状与防治方法,是守护男性生殖健康的关键。

什么是精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大揭秘

精索静脉曲张,指的是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精索就像一条 “生命通道”,内部包含输精管、动脉、静脉及神经等结构,其中静脉负责将睾丸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正常情况下,静脉内存在单向开放的瓣膜,能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顺利回流至心脏。但当这些瓣膜功能异常、静脉壁薄弱或精索静脉周围的支持结构松弛时,血液就会在精索静脉内淤积,导致静脉迂曲扩张,形成精索静脉曲张。

根据发病原因,精索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多因解剖结构因素导致,左侧发病率远高于右侧(约占 90%),这是因为左侧精索静脉呈直角汇入左肾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大,且左侧精索静脉还易受到乙状结肠的压迫 ;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则由肾肿瘤、腹膜后肿瘤等疾病压迫精索静脉,或肾静脉癌栓阻塞血管引起,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危害更大。

这些症状,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的 “预警信号”

许多患者在疾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体检时偶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最典型的表现是阴囊坠胀、隐痛,站立过久或行走时间过长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能看到或摸到阴囊内蚯蚓状团块,严重时患侧阴囊外观较对侧明显增大、下垂 。值得警惕的是,精索静脉曲张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比正常高 0.6 - 0.8℃),干扰睾丸生精功能,使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畸形率增加,最终引发不育。此外,长期不适还可能影响患者情绪,导致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

科学诊断:从症状到检查的精准判断

如果出现阴囊坠胀、疼痛或不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首先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要求患者站立位,观察阴囊外观、触摸精索静脉是否增粗迂曲,必要时让患者做 Valsalva 动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并用力鼓气),增加腹压,使曲张静脉更明显 。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还需借助影像学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它能清晰显示精索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是否存在血液反流,准确判断曲张程度 。对于怀疑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 CT 或 MRI 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腹腔或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防治有道:多维度应对精索静脉曲张

1. 生活方式干预:轻度患者的 “基础防线”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缓解不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工作 1 - 2 小时应适当走动、活动下肢;选择舒适的囊袋内裤或阴囊托,托起阴囊,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坠胀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游泳、慢跑),增强身体素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腹压增加加重病情 。此外,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也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健康。

2. 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与改善生育的 “辅助武器”

针对阴囊坠胀、疼痛等症状,可使用迈之灵等药物治疗。这类药物能增加静脉壁的弹性和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缓解坠胀不适 。对于有生育需求且精液质量异常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改善精液质量的药物,如左卡尼汀、维生素 E、辅酶 Q10 等抗氧化剂,减少氧化应激对精子的损伤,提高精子活力和数量。

3. 手术治疗:中重度患者的 “关键抉择”

当精索静脉曲张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已导致睾丸萎缩、精液质量明显下降且影响生育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目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是首选术式,它能在放大 10 - 20 倍的显微镜下,精准识别并结扎曲张静脉,同时保留睾丸动脉、淋巴管和输精管,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和开放手术也是常见术式,但前者存在气腹相关风险,后者创伤相对较大,应用逐渐减少。

4. 术后康复:巩固疗效的 “重要环节”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1 - 2 个月,防止伤口裂开或引起阴囊水肿 。定期复查精液常规和超声,评估手术效果和睾丸功能恢复情况。多数患者术后 3 - 6 个月精液质量开始改善,部分患者可恢复自然生育能力。

精索静脉曲张虽然常见,但只要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保护男性生殖健康。男性朋友们应重视自身健康,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为 “生命腺” 筑起坚固的健康防线。

(张兵 郑州市中心医院 男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