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男性早泄疾病合理化治疗用药探讨

2025-03-04 09: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男性健康领域,早泄是一个让不少人难以启齿却又备受困扰的问题。据统计,全球成年男性中早泄的发病率约为 20% - 30% ,它不仅影响性生活质量,还可能给男性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和谐。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今已有多种合理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男性早泄疾病的合理化治疗用药。

什么是早泄?科学定义很关键

早泄在医学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指男性在几乎所有的性交中,从阴茎插入阴道到射精的时间通常小于 2 分钟;而且不能在想要射精时控制射精,还会因此产生消极的个人情绪,如苦恼、忧虑、挫折感或逃避性活动等 。早泄分为原发性早泄和继发性早泄,原发性早泄患者自首次性生活开始就存在早泄问题,往往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关;继发性早泄则是在一段时间正常性生活后出现,常由心理因素、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引发。

早泄治疗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1. 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这是目前治疗早泄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我们的大脑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5 - 羟色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射精反射过程中,5 - 羟色胺水平会影响射精的时间。SSRI 类药物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对 5 - 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的 5 - 羟色胺浓度升高,从而延长射精潜伏期,达到治疗早泄的效果。

常见的药物如达泊西汀,它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早泄的 SSRI 类药物 。达泊西汀具有吸收快、起效迅速的特点,一般在性生活前 1 - 3 小时服用,药物在体内能快速达到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帕罗西汀、舍曲林等也有一定效果,但它们原本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作为早泄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且通常需每日服用,可能存在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2.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降低阴茎龟头的敏感度,减少性刺激的传入,从而延长射精时间。常见的药物有复方利多卡因凝胶、丙胺卡因霜等 。在性生活前 15 - 30 分钟,将药物涂抹在阴茎龟头和冠状沟部位,药物能够暂时阻滞神经传导,降低龟头的兴奋性。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涂抹剂量和范围,避免剂量过大导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影响性快感,同时,为防止药物进入女性阴道,建议使用避孕套。

3. 中药及中成药

中医认为早泄与肾、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多从补肾固精、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等方面进行调理。一些中药如金樱子、芡实、锁阳等,具有固精止遗的功效;中成药如伊木萨克片、复方玄驹胶囊等,在临床应用中也对早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药和中成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调理,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按疗程坚持服用,同时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

合理化用药的关键原则

1. 个体化治疗

每个早泄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用药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例如,对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早泄患者,可能单纯使用药物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心理治疗;而对于由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早泄,在治疗早泄的同时,还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 规范用药

无论是哪种治疗早泄的药物,都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以达泊西汀为例,虽然它起效快,但也不能随意增加剂量或用药频率,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局部麻醉药的使用方法和时间也有严格要求,自行改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问题。同时,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疗程,患者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就擅自停药或换药。

3. 重视药物不良反应

所有药物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治疗早泄的药物也不例外。SSRI 类药物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嗜睡、性欲减退等;局部麻醉药可能导致阴茎局部麻木、过敏等;中药也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的协同作用

药物治疗只是早泄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等协同使用,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行为疗法如 “停 - 动” 法、“挤捏” 法等,通过训练提高患者对射精的控制能力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这些方法,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综合改善早泄症状,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早泄虽然是一个困扰众多男性的问题,但只要正确认识,遵循合理化用药原则,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男性朋友们如果出现早泄症状,不要羞于启齿,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重新找回自信和性福生活。

(常羽 郑州市中心医院 男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