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腹膜透析:居家延续生命的“隐形肾”

2025-01-13 13: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肾脏功能衰竭时,人体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毒素堆积会引发尿毒症、心衰等致命并发症。腹膜透析作为一种居家肾脏替代疗法,通过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过滤器”,让患者无需频繁往返医院,即可维持生命质量。这项技术如何运作?有哪些优势与挑战?本文将带您揭开腹膜透析的神秘面纱。

一、腹膜透析的原理:天然“滤网”的智慧
腹膜是覆盖腹腔内壁和内脏器官的一层半透膜,其表面积约等于人体皮肤面积,毛细血管网络丰富。腹膜透析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向腹腔内注入特制的透析液,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通过腹膜的毛细血管壁进入透析液中。

核心机制:

弥散作用: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毒素,会从高浓度(血液)向低浓度(透析液)自然扩散。

超滤作用:透析液中的葡萄糖或其他渗透剂形成渗透压差,吸引水分从血液进入腹腔,实现脱水。

持续交换:透析液在腹腔内停留4-6小时后排出,再注入新的透析液,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净化循环”。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更接近生理状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尤其适合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二、腹膜透析的操作流程:居家治疗的“三部曲”
1. 导管置入术:通过微创手术将一根柔软的硅胶导管植入腹腔,导管末端固定于腹壁,外接短管用于日常操作。

2. 日常换液:

(1)准备阶段:清洁操作台,洗手并佩戴口罩,检查透析液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2)连接导管:将透析液袋挂于高于腹部的支架上,利用重力使液体流入腹腔,过程约10-15分钟。

(3)留腹阶段:透析液在腹腔内停留4-6小时,期间患者可自由活动。

(4)引流阶段:打开导管阀门,将废液排入专用收集袋,记录引流量和性状。

3. 个性化方案:根据患者残余肾功能、体重和电解质水平,医生会调整透析液浓度(如1.5%、2.5%葡萄糖)和留腹时间。

三、腹膜透析的优势:居家治疗的“四大法宝”
1. 灵活性与自主性:患者无需依赖医院设备,可居家完成治疗,甚至能旅行、工作。例如,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模式通过夜间机器操作,进一步解放白天时间。

2. 保护残余肾功能:腹膜透析对血流影响小,有助于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减少促红素和降压药的使用。

3. 经济性:相比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腹膜透析的年均费用更低,尤其适合经济困难患者。

4. 并发症少:腹膜透析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率更高,可减少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等并发症。

四、挑战与应对:居家治疗的“隐形风险”
1. 感染风险: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腹痛、发热、透析液浑浊。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出口处敷料、避免触碰导管末端。

2. 营养流失:腹膜透析每天丢失蛋白质约6-10克,患者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并补充复方α-酮酸片。

3. 容量管理:水钠潴留会导致高血压、心衰,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血压,控制盐分摄入(<5克/天),并记录出入量。

4. 导管并发症:导管移位、堵塞或渗漏可能影响透析效果,需及时就医调整。

五、科学管理:延长“透析寿命”的关键
1. 饮食管理:

限水:根据尿量和超滤量调整饮水量,避免口渴可含冰块或柠檬片。

限钾:避免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选择苹果、梨等低钾水果。

限磷:减少加工食品、动物内脏摄入,必要时使用磷结合剂。

2. 定期复查:每月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每3个月评估腹膜功能(如PET试验)。

3. 心理支持:加入病友群、参加肾友会,分享经验可缓解焦虑。

六、未来展望:技术革新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进步,新型生物相容性透析液、远程监测系统等正在研发中。未来,患者或许能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透析数据,医生远程调整方案,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腹膜透析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患者生活尊严的守护。它让患者在与疾病共存的同时,依然能拥抱阳光、陪伴家人、追逐梦想。正如余先生所说:“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腹膜透析,就是我唱给生活的歌。”

(翟子涵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脏内科一(2))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