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宫颈癌,不少患者心里像揣了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既担心病情发展,又被治疗带来的各种不适折腾得够呛。别慌!中医里有个“宝藏疗法”——艾灸,能给子宫“送温暖”,还能帮身体“打气”。这就带大家看看,艾灸是如何在宫颈癌护理里“大展身手”的!
一、先搞懂宫颈癌:子宫颈的“危机四伏”
子宫颈是子宫的“大门”,像个尽职尽责的“门卫”,守着子宫这个“小城堡”。可一旦被人乳头瘤病毒(HPV)等“坏家伙”突破防线,正常细胞就可能“叛变”成癌细胞,引发宫颈癌。早期宫颈癌可能没啥明显症状,顶多白带多点、同房后有点出血,很容易被忽视。等出现肚子痛、阴道排液有怪味这些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了。
治疗宫颈癌的手术、放化疗,就像一场场“激烈战斗”。手术切掉病变组织,放化疗“轰炸”癌细胞,但同时也会“误伤”正常细胞,带来各种副作用,比如怕冷、乏力、小肚子发凉,让子宫这个“小城堡”变得又冷又脆弱。这时候,艾灸就像带着“小火炉”来帮忙的“救兵”。
二、认识艾灸:中医里的“温暖魔法”
艾灸,简单来说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身体穴位。艾叶可是个“神奇植物”,本身就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燃烧后的艾,像个会移动的“小太阳”,把热力和药力顺着穴位渗透到身体里。
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艾灸能让身体里的气血“流动”起来。对于宫颈癌患者来说,艾灸能改善因疾病和治疗导致的虚寒体质,尤其对子宫这个“重点区域”进行“精准供暖”,缓解各种不适症状。
三、宫颈癌患者艾灸的“四大好处”
(一)暖宫散寒,给子宫“升升温”
很多宫颈癌患者做完放化疗后,小肚子总是凉凉的,经期也容易痛经、血块多,这都是身体虚寒、子宫受了“寒”的表现。艾灸就像给子宫裹上厚厚的“小棉被”,通过热力刺激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等下腹部穴位,把阳气“送”到子宫里。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是人体的“元气之根”;气海穴在肚脐下一寸半,有“补气海”的作用;神阙穴就是肚脐,是人体很特殊的穴位。艾灸这些穴位,能驱散子宫里的寒气,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让子宫从“冰窖”变回“暖房”。
(二)调和气血,为身体“充充电”
放化疗会让患者身体变得很虚弱,气血不足,经常感觉头晕、乏力、没精神。艾灸能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足三里在小腿外侧,是胃经上的“明星穴位”,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三阴交在小腿内侧,是肝、脾、肾三条经络交汇的地方。
艾灸这些穴位,就像给身体的“气血工厂”按下“加速键”,促进气血生成和运行,让患者面色红润起来,也更有精气神,不再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巴巴的。
(三)提高免疫力,给身体“加加油”
宫颈癌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而艾灸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位于脖子后面最突出骨头下方的凹陷处;风门穴在大椎穴旁开1.5寸,有抵御外邪的作用。艾灸大椎穴、风门穴,能激发身体的阳气,就像给免疫系统“充能”,让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战士”更有战斗力,帮助身体对抗癌细胞,预防感染。
(四)缓解疼痛,给身体“减减压”
宫颈癌发展过程中,或者治疗后的一些副作用,容易引起腰部、腹部疼痛。艾灸阿是穴(哪里疼灸哪里)、肾俞穴等穴位,可以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这里能缓解腰部酸痛。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和药力渗透,疏通经络,让气血通畅,疼痛自然就减轻了,就像给紧绷的琴弦松了松劲儿。
四、艾灸操作“避坑指南”:安全有效是关键
(一)选对艾灸材料
要选质量好的艾条,认准正规厂家生产的,颜色呈淡黄色,闻起来有淡淡的艾草香,没有刺鼻异味。别贪便宜买那些劣质艾条,燃烧时烟雾大、味道呛,还可能影响效果。艾条的粗细也有讲究,一般用直径1.8-2厘米的就可以,太粗容易烫伤,太细热力不够。
(二)找准穴位
穴位找不准,艾灸效果大打折扣。可以对照人体穴位图,或者让专业医护人员帮忙标记。如果自己找穴位,像肚脐(神阙穴)、手腕内侧的内关穴这些比较容易定位的穴位还相对好操作,但腰部、背部的穴位,最好有人帮忙。也可以用手机下载穴位查找的APP,辅助定位。
(三)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1.悬灸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点燃艾条后,距离皮肤2-3厘米,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或者在穴位上方左右平移,让皮肤有温热感但不烫为宜。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2.隔物灸:在皮肤和艾条之间隔上姜片、蒜片或盐等。比如隔姜灸,把生姜切成0.3-0.5厘米厚的薄片,扎几个小孔,放在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这种方法能增强艾灸的温通作用,适合体质虚寒严重的患者,但操作时要小心别烫伤皮肤。
(四)注意事项要记牢
1.避开特殊时期:女性经期血量多的时候,先别艾灸,以免经量增多;发烧、皮肤有破损、溃烂的地方不能灸。
2.控制时间和频率:刚开始艾灸,时间别太长,频率也别太高,比如每周2-3次,让身体慢慢适应。等身体适应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每次艾灸结束后,要多喝温开水,帮助身体补充水分,排出代谢废物。
3.防烫伤:艾灸时要随时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太烫就把艾条拿远一点。老人、小孩和感觉不灵敏的患者,更要有人在旁边看护。一旦不小心烫伤,出现小水泡不用挑破,涂抹烫伤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水泡大的话,要及时就医处理。
五、艾灸搭配其他护理:效果“更上一层楼”
(一)饮食调理“双管齐下”
艾灸期间,饮食上也别马虎。多吃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桂圆、红枣,能和艾灸一起给身体“供暖”;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像冰淇淋、生鱼片,避免寒邪再次入侵。也可以炖点山药枸杞粥、当归黄芪鸡汤,补气血又暖身,和艾灸相辅相成。
(二)生活起居“保驾护航”
艾灸后毛孔张开,要注意保暖,别马上吹冷风、洗澡,等2-3小时后再洗。平时也要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晚上睡觉,别让小肚子着凉,可以穿个肚兜。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促进身体气血运行,增强艾灸的效果。
确诊宫颈癌虽然是场“硬仗”,但艾灸这个中医护理“神器”,能从多个方面帮助患者缓解不适、改善体质。不过要记住,艾灸不能替代正规的抗癌治疗,它更像是治疗过程中的“贴心小助手”。在医生的指导下,把艾灸和其他治疗、护理方法结合起来,一定能让身体更快好起来!
(郑婷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产科三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