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紫癜性肾炎易感染,护理如何筑牢“免疫防线”?

2025-01-14 08: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发的肾脏损害,患者常因免疫系统异常、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等症状。由于疾病本身及治疗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免疫功能,患者易发生感染,进而加重病情。因此,科学护理是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康复的关键。

一、日常护理:减少感染风险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紫癜性肾炎患者需特别注意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露或肥皂,洗后及时擦干。衣物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材料,减少摩擦,避免抓挠皮肤。若出现瘙痒,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切勿自行搔抓导致破溃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定期清洁地面、桌面,减少灰尘堆积。避免接触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家中不养宠物,不摆放鲜花。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需每周更换一次,并用60℃以上热水清洗,以杀灭尘螨。

养成勤洗手习惯,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口腔卫生同样重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用淡盐水漱口,预防牙龈炎、口腔溃疡等感染源。

二、饮食管理:增强免疫基础

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2-3克,避免咸菜、腌肉等高盐食品。脂肪摄入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的摄入,降低血脂负担。

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瘦肉(如鸡肉、鱼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豆类、坚果等植物蛋白。例如,50公斤体重的患者每日可摄入30-40克蛋白质,相当于150克鱼肉或200克牛奶。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和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增强血管弹性。维生素K(如花椰菜、羽衣甘蓝)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若食欲不佳,可将蔬菜切碎煮粥,或制作水果泥,保证营养摄入。

三、规范治疗

紫癜性肾炎常用药物包括激素(如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降压药等。患者需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激素可能引起满月脸、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压、骨密度。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需每周检查血常规,若白细胞低于3×10⁹/L,需及时就医。

四、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如感染的早期症状(发热、咳嗽、尿频等),使其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同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一般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

五、病情监测

每日记录尿量、颜色及有无泡沫。若出现尿色加深(如茶色、红色)、泡沫增多(提示蛋白尿),需及时就医。

每日测量体温、血压。若体温超过38℃,或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需警惕感染或病情加重。

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若出现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血肌酐上升等情况,需调整治疗方案。

紫癜性肾炎患者的护理需从细节入手,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合理的饮食管理、规范的用药指导、心理支持及病情监测,筑牢“免疫防线”。

(朱金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病紫癜一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