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大家族中,支气管扩张症或许不像感冒、肺炎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像一颗隐匿在呼吸道深处的“定时炸弹”,从微小的气道病变开始,逐渐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危机。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不断加深。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预防方法以及治疗策略,对于守护呼吸健康至关重要。
一、探秘支气管扩张症:从“小气道”病变到“大危机”的演变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支气管的异常永久性扩张。正常情况下,支气管如同精密的“气体输送管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通畅性,能够保障空气在呼吸道内顺畅流通。然而,当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会遭到破坏,原本规则的管道变得扭曲、扩张,就像老化变形的水管一样,无法正常工作。
从病理机制来看,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通常始于小气道的反复感染和炎症。儿童时期的麻疹、百日咳、肺炎等严重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会损伤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此外,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患者体内的基因突变导致气道分泌物黏稠,难以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也会增加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风险。
随着病情的进展,扩张的支气管会逐渐失去正常的清除功能。正常支气管表面的纤毛会像“扫帚”一样,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向外推送,但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内,纤毛运动功能受损,导致痰液在扩张的支气管内积聚。这些积聚的痰液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一步引发反复感染,形成“感染-损伤-扩张-再感染”的恶性循环。长期下去,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大量咳痰、咯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将“小气道”的病变演变成威胁生命的“大危机”。
二、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症状: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支气管扩张症的症状表现多样,且个体差异较大,但一些典型症状可以作为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帮助我们及时察觉疾病的存在。
1.慢性咳嗽与大量咳痰:这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症状。患者的咳嗽往往呈慢性持续性,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痰液量较多,每日可达数十毫升甚至上百毫升,且痰液具有特征性,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痰液的性状和量还会随着感染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在感染加重时,痰液量会明显增多,颜色也可能变黄、变绿。
2.咯血:咯血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痰中带血,重者可出现大量咯血,甚至因咯血导致窒息死亡。咯血的原因主要是扩张的支气管内血管破裂。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一次大量咯血而陷入恐慌,而反复的小量咯血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进展,支气管扩张的范围逐渐扩大,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初期可能仅在剧烈活动后感到气短,如爬楼梯、跑步时呼吸急促,随着病情加重,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其他症状:长期患病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由于反复感染,身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起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尤其是在感染急性发作期,体温可升高至38℃甚至更高。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慢性咳嗽、大量咳痰和咯血同时存在时,应高度警惕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等,以便明确诊断。
三、支气管扩张症的预防策略:筑牢呼吸健康防线
虽然支气管扩张症一旦形成,病变通常难以完全逆转,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减缓疾病进展。
1.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支气管扩张症的重要诱因,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增强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此外,积极治疗已有的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等,避免感染迁延不愈引发更严重的肺部病变。
2.增强免疫力:良好的免疫力是抵御疾病的关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包括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3.管理基础疾病:对于患有囊性纤维化、免疫缺陷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和管理基础疾病是预防支气管扩张症的重要措施。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同时,注意监测呼吸道症状的变化,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职业防护: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人群,如矿工、建筑工人、化工从业者等,应加强职业防护。工作时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防护面罩等,减少有害物质吸入呼吸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呼吸道损伤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
四、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方法:多管齐下应对疾病挑战
一旦确诊支气管扩张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表现以及个体差异,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控制感染、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控制感染: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急性发作期,通常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以快速控制感染;病情缓解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维持治疗。此外,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匹多莫德等,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2.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有助于减轻感染和改善肺功能。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祛痰和物理排痰。药物方面,可使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物理排痰方法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和振动排痰等。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让患者采取特定的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如病变部位在下叶,可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胸部叩击和振动排痰则是通过轻轻叩击胸部或使用振动排痰仪,使痰液松动,便于咳出。
3.改善肺功能:对于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通过扩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此外,长期家庭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也非常重要,通过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肺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4.手术治疗:对于病变局限、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且反复咯血或感染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叶切除术。手术可以切除病变严重的肺组织,消除感染病灶,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适应证。
5.中医治疗:中医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方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起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扶正固本等作用。此外,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疗法,也有助于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支气管扩张症从微小的气道病变逐渐发展为可能危及生命的“大危机”,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病机制,重视身体发出的症状信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病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影响。守护呼吸健康,需要我们从认识支气管扩张症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肺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王利敏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