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

2025-02-20 17: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医骨伤敷药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它通过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借助皮肤的渗透和吸收功能,使药力直达病所,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治疗目的。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及其应用。

 消肿止痛膏

消肿止痛膏是一种在骨伤治疗中极为常见的外用膏药。它的主要成分包括乳香、没药、血竭、冰片等。乳香和没药在中医领域久负盛名,二者都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血竭更是被誉为“活血圣药”,可以散瘀定痛、止血生肌。而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带来清凉之感。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发挥出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消肿止痛膏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臼等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疼痛。使用时,需先将患处皮肤清洁干净,然后将膏药直接贴敷于患处,每日更换一次。在贴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反应,若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

 接骨续筋膏

接骨续筋膏是专门针对骨折、骨裂等骨伤病症研发的专用敷药。其主要成分通常包括自然铜、骨碎补、续断、当归等。自然铜是接骨续筋的要药,它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为骨痂的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对于骨折愈合和改善局部疼痛有显著效果。续断能够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与其他药材协同作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当归则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能够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使用接骨续筋膏时,同样要先清洁患处,将膏药贴敷于患处后,需配合固定和休息,这样有助于骨折的顺利恢复。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

 活血散

活血散是一种散剂,通常由多种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如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等。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桃仁可以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与红花配合使用,增强活血散瘀的效果。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肿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川芎能够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被誉为“血中之气药”。使用时,将适量的活血散用温水调成糊状,均匀地敷于患处,外用绷带固定。活血散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敷药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免影响药效。

 三七粉

三七粉是将中药材三七研磨成细粉,它具有很好的止血、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中医骨伤治疗中应用广泛。三七被称为“止血神药”,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出血症状,能够迅速止血。同时,它又能活血化瘀,消除瘀血肿痛。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用法。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直接将三七粉撒在清洁的伤口上,能够起到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若用于瘀血肿痛的外敷,可以用温水将三七粉调成糊状,均匀地涂抹在患处。

 舒筋活络膏

舒筋活络膏主要用于治疗筋骨疼痛、风湿痹痛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独活等。伸筋草能够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对于关节屈伸不利、筋骨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的功效,能够直达病所,消除风湿痹痛。威灵仙可以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对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有显著效果。独活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的作用,与其他药材配伍,增强舒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时,将膏药贴敷于患处,每日更换,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在使用舒筋活络膏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适当的按摩和运动,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在使用中医骨伤敷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前应清洁患处,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洗患处,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先进行适当处理,如消毒、止血等。可以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 敷药时应根据医嘱或说明书指导,正确使用。不同的敷药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若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如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能会调整用药或给予抗过敏治疗。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为这些人群的生理状态较为特殊,药物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 避免敷药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中医骨伤敷药是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其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仍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患者在使用前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和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骨伤的恢复。 

(郭华峰 卢氏县人民医院 骨科二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