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鼻窦炎:藏在鼻腔里的“隐形烦恼”

2025-01-10 13: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却可能让患者长期陷入生活质量下降的困境。鼻窦炎,这个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的疾病,实则是鼻腔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并发症。本文将从鼻窦炎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及科学治疗等方面,揭开这一疾病的神秘面纱。

一、鼻窦炎:鼻腔深处的“炎症风暴”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它们通过小孔与鼻腔相通,负责调节空气温湿度、减轻颅骨重量并辅助发声。当病毒、细菌或过敏原入侵时,鼻窦黏膜会因炎症反应而肿胀,导致窦口堵塞,分泌物无法排出,形成“炎症-堵塞-感染”的恶性循环。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 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病程通常不超过12周,症状包括鼻塞、脓涕、面部压痛及发热。

2. 慢性鼻窦炎:病程超过12周,可能由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过敏或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症状以持续性鼻塞、黏脓涕、嗅觉障碍和头痛为主。

二、症状识别:别把鼻窦炎当感冒
鼻窦炎的症状常与感冒混淆,但两者存在关键区别:

1. 鼻涕特征:感冒初期为清水样鼻涕,后期逐渐变稠;鼻窦炎则以黄绿色脓涕为主,可能伴有异味。

2. 病程差异:感冒通常7-10天自愈,而鼻窦炎症状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3. 伴随症状:鼻窦炎常引发头痛(多表现为前额或颧骨处胀痛)、嗅觉减退,甚至牙痛(上颌窦炎可能放射至牙齿)。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儿童患者还可能因鼻塞导致张口呼吸、打鼾,甚至影响面部发育。

三、诊断:从症状到影像的全面评估
鼻窦炎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前鼻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是否充血、肿胀,中鼻道是否有脓性分泌物。

鼻内镜检查:通过高清探头直接观察鼻窦开口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息肉或结构异常。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诊断鼻窦炎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积液及骨质破坏情况。

过敏原检测: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鼻窦炎,需排查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

四、科学治疗:多维度干预,精准施策
鼻窦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病程及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

1. 药物治疗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鼻窦炎,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类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可减轻黏膜炎症,改善鼻腔通气。

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能稀释脓涕,促进分泌物排出。

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适用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

2. 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可清除分泌物、过敏原及病原体,每日1-2次,操作时需注意压力适中,避免呛咳。

3.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合并并发症(如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的患者,需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手术通过微创方式扩大鼻窦开口,恢复通气引流,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

4. 中医辅助治疗
针灸、中药熏蒸等疗法可缓解鼻塞、头痛等症状,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五、预防与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健康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过敏原:对花粉、尘螨过敏者,需在花粉季减少外出,定期清洁床上用品。

正确擤鼻:单侧交替擤鼻,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分泌物逆行感染。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湿度40%-60%),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粉尘。

及时治疗邻近器官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可能成为鼻窦炎的诱因。

六、警惕并发症:小病不治,大病难防
鼻窦炎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以下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如眶内蜂窝织炎,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

颅内并发症:包括硬脑膜外脓肿、脑膜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呼吸道感染:脓涕倒流至咽喉,可能诱发支气管炎、肺炎。

七、结语:科学应对,守护鼻腔健康
鼻窦炎虽非致命性疾病,但其反复发作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及日常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若出现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超过10天未缓解,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避免小病拖成大患。鼻腔健康,关乎呼吸自由,更关乎全身福祉。

(李笑秋 郑州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