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发热是极为常见的症状,每当体温升高,许多人下意识就会认为“不过是感冒了,吃点退烧药就好”。然而,发热只是一个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因,绝不能简单等同于感冒。了解何时该警惕严重感染,及时前往感染科就医,对健康至关重要。
一、发热背后的“真相”
发热,本质上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病原体斗争的“信号灯”。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或因组织损伤、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体内的热原物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出现发热症状。
感冒确实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通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且具有自限性,一般3~7天即可自愈。但发热的“幕后黑手”远不止感冒这一种。肺炎链球菌引发的肺炎,除发热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胸痛;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会出现高热、头痛、意识障碍;疟疾感染则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淋漓;此外,艾滋病、白血病等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也常常以发热为重要表现。
二、这些发热症状需高度警惕
(一)超高热与持续发热
体温超过39.1℃即为高热,若体温达到40℃及以上,进入超高热范畴,可能对神经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当发热持续3天以上,且体温未得到有效控制,即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短暂缓解,这往往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可能是脓毒症、肺结核等严重感染,必须尽快就医。
(二)伴随特殊症状的发热
若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胸痛、腹痛、腹泻、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都在警示着严重感染的可能。例如,发热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可能是脑膜炎;发热伴胸痛、呼吸困难,需警惕肺炎、胸膜炎;发热伴腹痛、腹泻,可能是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而发热伴意识障碍,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危急,不容拖延。
(三)特殊人群的发热
老人和儿童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反应不典型,即使感染严重,也可能仅表现为低热,甚至体温不升,同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活动能力下降等,家属需格外留意。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高热惊厥、拒奶、哭闹不止等情况,应立即送医。此外,孕妇、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即使是轻微发热,也可能是严重感染的信号,切勿掉以轻心。
三、感染科就医全流程指南
(一)及时就医
当出现上述需警惕的发热症状时,应优先前往医院感染科就诊。若医院没有独立的感染科,可前往发热门诊或急诊科。就医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二)准确描述病情
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热的具体情况,包括发热起始时间、体温最高值、发热的规律(如持续性发热、间歇性发热)、是否伴有其他症状、近期的接触史(如是否接触过发热患者、去过疫区、饲养宠物等)、用药情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进行准确诊断。
(三)配合检查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安排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血液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进行病原体检测,如血培养、痰培养、咽拭子检测等,查找病原体;还可能进行胸部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排查肺部及其他器官病变。患者需积极配合各项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四)规范治疗
明确病因后,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若是细菌感染,可能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根据具体病毒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对于真菌、寄生虫感染,也有特定的治疗药物。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发热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它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预示着严重感染。学会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前往感染科就医,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负责。当发热来袭,多一份警惕,多一份重视,才能将严重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守护好身体健康。
(孔宁 河南宏力医院 感染科)


